>首页> IT >

当前最新:买不起的水果,利润都去哪了?

时间:2023-01-04 12:03:19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长期以来,水果行业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行业的消费升级和价格上涨,让人直呼水果都吃不起了。但另一边,规模巨大的水果产业链并没有诞生具有优质商业模式的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我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1860亿元,突破万亿规模。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和2021年,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分别为11120亿元和12290亿元。

但是,国内资本市场上长期以来却缺乏足够优质的水果产业链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上,宏辉果蔬整体规模并不大,商业模式难言优质。而在港股市场,洪九果品今年9月在香港上市。这个榴莲巨头虽然已经是行业翘楚,但距离优质上市公司仍有一段距离。

庞大的市场和并不廉价的水果,与并不优质的上市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人不禁感叹,让人买不起的水果,利润到底去哪了?

本文对水果行业有以下几个观点:

1,水果行业的低利润并非中国“内卷”特色,国外龙头也是如此。即便是都乐这样已经打响自身独立品牌、布局覆盖全产业链、在多个领域形成份额优势的行业龙头,年度营收超60亿美元,但毛利率也不到10%。

2,水果行业的低利润主要来自于非标准化和高毁损率。在种植端,生产“靠天吃饭”,供应本身具备不稳定和价格波动的属性。而在物流端,水果产品易腐、易烂特性,使得毁损率高达30-40%。

3,短期来看,水果产业链最可能实现突破的领域在上游和深加工领域。在上游,地域品牌和行业协会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产品标准分级的前置,提升溢价能力。而在深加工端,无论是果汁、罐头还是其他产品,均将水果这种非标品转化为标品,更容易跑通商业模式。

/ 01 /高价水果,与和不赚钱的水果产业链

近年来,水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已经成为了常态,但是水果产业链企业利润空间一直不大。

根据瑞达期货统计数据,富士、香蕉、葡萄、鸭梨和西瓜5种水果在国内周度批发价格虽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但整体来看,除2019年夏季水果产品因气候影响价格暴涨外,自2018年至2022年,5种水果周度批发价格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具体来看,2018年年初5种水果批发均价基本在每公斤5元的价格位,而在今年年初,其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公斤7元左右。

与此同时,进口水果的大量出现以及资本的介入,再一次推高了水果产品的价格。从2014年开始,中国进口水果行业进入加速期。在新冠疫情影响前,中国水果进口增速持续提升。在2019年,我国鲜果进口量达587.0万吨,进口额达到86.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6%和23.6%。新冠疫情后,我国鲜果进口量增速有所下滑,但进口量和进口金额依然保持正增长。

不过,水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并没有直接带动水果产业链的利润提升。以此前在港股上市的洪九果品来看,在2019年至2021年,其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8.91%、16.58%和15.69%,甚至出现了一定下滑,同期净利润率分别为7.85%、0.05%和2.84%。

要知道,洪九果品主要销售售价更高、利润率更高的品牌水果产品,其毛利率水平尚且不到20%,净利润率在正常年份不到8%,水果产业链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事实正是如此,水果产业链企业并非是暴利行业。如在A股上市、以销售库尔勒香梨为主的香梨股份,其在2020年水果产品毛利率仅为4.47%。宏辉果蔬在201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5.47%,净利润率为9.27%。

不止我国,即便是产业链更为成熟的欧美水果企业,依然难以逃脱低利润的命运。如已经在全球香蕉、菠萝等品类打响自身品牌的都乐,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也仅为6.4%。又如主打牛油果产品的水果分销商Mission Produce,其毛利率在2020财年和2021财年分别为14.4%和14.0%,在2022财年则下降至8.6%。

至少从已经上市的水果企业来看,这些企业普遍没有高利润。

/ 02 /水果盈利难的两个原因

水果企业的低利润,本质上是水果产业本身非标准和规模不经济引起的。

水果产业链本身就具有“靠天吃饭”、难以统筹等特点。如今年南方大旱,脐橙产品显著减产。随之遭遇降水,脐橙大量裂开,导致市场供应减少。这也意味着,水果产业链本身具有供给不稳定和价格波动属性。

长期以来,水果行业形成了产地农户到代办、再到批发市场,最后分销至各个零售业态这一水果流通主要链路。其中代办和批发市场负责产品分级的流程,根据水果品质进行不同定价,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分级促进产品的标准化,成为了核心环节。

同时,由中间批发环节负责产品标准分级流程,一方面难以避免层层加价的事实,另一方面则容易出现压货等实际问题。近年来,水果产业链正在探索标准分级前置及零售端产地直采等新方向。

而更为重要的是,水果行业在上游生产端和中游物流端存在显著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在上游生产端,水果产量依赖于种植面积、果树品种和管理能力,难以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同时,水果行业往往存在显著的需求更新效应,当新品种被市场接受后,老品种水果种植效益会大幅下滑。这也意味着,种植行业往往需要面临严峻的生物性资产折旧以及新品种种植带来的资本投入问题。

而在中游物流端,水果产品毁损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调研报告,水果行业的损毁率普遍在30%-40%之间波动。这也意味着,有三分之一的水果在运输至零售终端过程中彻底损失,尤其葡萄、香蕉、草莓等软质水果,毁损率偏高。随着冷链物流的应用,这一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仍未彻底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种植端往往需要面临巨大的采购波动,批发分销商则需要承担物流毁损,零售商在承受损毁压力外也存在线下店面、人工等成本。这也导致了,水果产品虽然价格一路上涨,但整个产业链并没有诞生优质的商业模式。

/ 03 /上游和深加工环节,或成产业突围方向

短期来看,水果产业链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领域主要在上游以及深加工领域。

一方面,目前产地端已经探索出了一定的品牌发展经验。如赣南脐橙、阳山水蜜桃、新疆哈密瓜、丹东草莓等产地品牌,部分产地品牌甚至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协会,对产品标准和价格有着严格把控,更容易实现商业化突破。

同时,水果领域也存在一定打造独立品牌的机会。如褚橙这个品牌,本身借助名人的影响力加成,以高标准产品打响口碑,成为国内水果领域为数不多的知名独立品牌。

另一方面,对于中游分销商和下游零售商来说,把控上游知名品牌同样是更佳的商业模式。如洪九果品是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2021年在泰国榴莲采购量占中国向泰国榴莲进口总量的10.1%。相对而言,榴莲产品利润更高,2021年毛利率达到20.7%,这也带动洪九果品毛利率要高于一般水果企业。

对于普通水果来说,知名产地品牌也会带来更高的利润。如宏辉果蔬在国内销售普通果蔬毛利率在2019年为14.33%,而在国外销售知名产地品牌果蔬的毛利率则达到了19.32%。

此外,水果产业链的深加工,同样也是提升利润率的手段。

典型代表即是近期在北交所上市的田野股份。田野股份主要从事热带果蔬原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原料果汁。在疫情之前,田野股份也从事热带水果种植业务。

近年来,田野股份受益于下游新茶饮行业的发展,其原料果汁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这一水平已经远高于鲜果销售行业。同时,田野股份在疫情前从事的鲜果销售业务,作为果汁行业的附属,产品质量更高,其毛利率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了59.17%和66.11%。

除此之外,主销苹果汁的安德利在2021年起果汁、香精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9.51%,而附属的果渣业务毛利率则达到了44.61%。

实际上,水果的深加工,无论是果汁、罐头还是其他形式产品,均是将非标品的鲜果打造成标品,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短期内物流损毁难以解决的前提下,水果产业链中游和下游的生意并不好做。相对而言,上游品牌和水果深加工,更容易诞生水果产业链的真正龙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