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世界快看点丨三城相争,谁能坐稳中部“第二城”?

时间:2023-01-19 15:16:23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中部省会陆续提交成绩单,武汉坐稳头名,“第二城”之争愈加胶着。


(资料图)

长沙率先亮牌,“牢牢稳住经济大盘,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 (预计数),位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郑州稍迟一步公布数据,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同时罕见按季度分析,直言“10-11月疫情持续时间长、冲击大,影响了三季度以来回暖向好态势。”

郑州与长沙你追我赶由来已久。去年上半年,郑州以微弱优势反超长沙;不过前三季度,长沙又再次实现反超。按已公布的2022年全年增速看,长沙明显高出郑州一头,但考虑到郑州之前就曾在增速不及长沙的情况下力压长沙,相同戏码是否会再次上演,仍存悬念。

与此同时,合肥官宣2022年经济总量再跨千亿台阶、突破1.2万亿元。可以说,合肥已经与长沙、郑州同处中部城市第二梯队。

三城相争,谁能坐稳中部“第二城”?

悬念

“郑州和长沙在中部地区一直是相互‘扳手腕’的两兄弟。”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向城叔分析,两座城市“今年你超我,明年我超你”都是正常现象,即使放在全国来讲,两座城市快速发展、稳定发展的势头,也颇为值得关注。

2021年,长沙GDP(13270.7 亿元)领先郑州(12691.02亿元)近600亿元。2022年上半年,郑州逐渐拉平差距,以28.76亿元优势反超长沙,重回中部第二城。前三季度,长沙再次上演反转大戏,GDP突破万亿元,反超郑州183.99亿元。令外界好奇的是,郑州能否在第四季度完成逆转?

眼下来看,郑州“失速”,局势并不乐观。虽然郑州、长沙均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最新GDP数据,但是长沙4.8%的预计增速远高于郑州的2%。

相比2022年上半年,郑州GDP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下降4%,进出口总额仅增长0.3%。

“客观上讲,郑州公布的第四季度有关指标并不令人意外,甚至还有点惊喜。”在宋向清看来,去年四季度,郑州及河南疫情对现代服务业、商业,包括制造加工业的影响和冲击都很大,“河南是受影响最大的省份”。虽然2022年全年部分指标出现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远没有外界预期的大。

数据显示,2022年郑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前三季度分别下滑6.1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速下滑12.3个百分点。

不过,即便郑州“失速”,长沙能否最终“守擂”成功,仍有悬念——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郑州GDP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之间,历来存在较大差异。

最突出的例子是2022年上半年郑州的逆袭。去年上半年,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0亿元,同比增长2.5%。同期,长沙GDP为6711.29亿元,增速为4.3%。照此计算,郑州GDP增速——也就是实际增速低于长沙1.8个百分点。但如果看名义增速,郑州则以6.7%高出长沙(5.4%)1.3个百分点,最终使其在GDP总量上完成对长沙的反超。

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此前分析,一般而言,高科技、服务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名义增速就会高于实际增速,因为这些产业的物价上涨较快,财富增值较快,属于经济高增长型城市。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郑州相比长沙,经济结构中“高成长性”产业比重较大,升值较快,从而导致实际增速低但经济增量反而更大。

由此,“中部第二城”的最终归属,仍有悬念。

新局

过去多年,郑州与长沙在经济总量上你追我赶,轮流“坐庄”中部第二城。

从1978年至2008年,除1998年被短暂反超外,郑州GDP均略高于长沙。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其几乎稳坐中部第二城宝座。

即便如此,郑州始终未能与长沙拉开差距。在中部崛起战略带动下,2008年郑州、长沙携手闯过3000亿元大关,后者一举将差距缩小至3亿元。凭借GDP连年两位数的高增长,长沙最终在2009年反超郑州,正式开启中部第二城的“长沙时代”。

其后,长沙提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工程机械、食品、新材料等产业先后“撞线”。这不仅将长沙制造带入高光时刻,也一度在经济总量上将郑州越甩越远。

比如,2007年郑州和长沙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66.9亿元、771.56亿元,郑州远高于长沙。而2017年,两市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683.5亿元、4101.47亿元,郑州已被长沙甩开不小的距离。

自此,长沙、郑州围绕中部第二城的争夺更趋激烈。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强省会的背景下,郑州在2018年稳步跨入“万亿俱乐部”,2019年以16亿元微弱优势完成反超,2020年又被长沙再次逆转,2021年差距拉大至580亿元。近两年来,郑州受涝疫“双考”以及灾后重建等因素制约,经济增速趋缓。而同处中部的长沙、合肥,却在新动能培育上不断突破。

作为工程机械之都、网红经济高地,长沙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不断集聚,朝着“GDP2万亿、省会首位度30%”的目标稳步迈进;合肥在“芯屏汽合”等赛道高歌猛进,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2020-2021年,长沙、合肥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GDP分别达到1.33万亿元、1.14万亿元,而郑州却仍在1.2万亿阶段徘徊。

时光斗转,中部第二城的争夺再也不像过去那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三城竞速。郑州的心态上自然发生不小的变化。

今年的郑州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去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在全国生产总值20强城市中排名第14位,较2021年前移2个位次”。这两个进位,即反超无锡、长沙,但这样的排名仅仅保持一个季度。

标兵在前,追兵在后。从全年来看,率先公布GDP数据的合肥已经突破1.2万亿元,郑州的压力骤增。

优势

不过对于眼下的郑州而言,最紧要的还是稳字当头。

与长沙、合肥聚焦产业和高质量发展不同,郑州将“持续稳定经济运行”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涉及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等多个方面。其中,明确提出要抓好1000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48%以上。

“当前形势下,短期见效还是要靠‘三驾马车’。”在宋向清看来,郑州经济发展的受制因素主要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过去一直保持比较旺盛的态势。随着消费市场逐渐激活,有望弥补可能出现的出口相关指标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和长沙均以7%作为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合肥则锁定6.5%。具体到“三驾马车”来看,郑州更加押注投资和消费,长沙则更为倚重外贸。

郑州、长沙和合肥的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速分别为15%、7%、10%,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则分别预期增12%、7%和9%。

在进出口总额增速上,长沙预期达到12%以上,郑州和合肥的预期分别是“保持正增长”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宋向清看来,相比GDP总量,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总量上的增减,支撑点是什么,结构是否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一定程度上比经济发展的数量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竞争格局逐步从过去的同质化竞争,向依据各自比较优势的差异化竞争转变。长远来看,郑州能否扭转颓势,关键在于能否深化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结构。

“不论如何,劳动力始终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手。”根据宋向清观察,郑州乃至河南发展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经过多年锤炼的劳动力资源已经逐步转化成新兴产业工人,他们有更大的在家乡就业的需求,是下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劳动力输出和输入相比是逐年下降的”。

对产业工人吸纳能力的增强,也反映出郑州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的成效。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依托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三一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等重点项目,郑州正在全力推动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到200万辆,力争本地配套率40%以上。

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省会,郑州的经济、人口腹地优势突出。相比拿下中部第二城,其如何依托空港、陆港“双枢纽”等支点,不断增强发展要素的集散能力,从而放大比较优势,完成产业能级的跃升,是郑州接下来“持续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考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