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春节档影视行业是红火的。
一方面剧集《狂飙》《三体》《乡爱15》集体上线带动口碑热潮,话题度也随之飙升,妥妥的实现了2023年电视剧开门红。
【资料图】
另一方面2023年春节档激烈开打,《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9》《深海》《无名》等多部风格各异、口碑在线的影片参与竞争,最终除夕至大年初六共实现票房67.58亿元,仅次2021年春节档成为春节影史票房榜No.2。
繁荣的景象掩盖不了影视行业的困境和问题:公司盈利能力薄弱,整个行业还未走出至暗时刻。最新的A股影视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恰好反映了这种状态。
根据文娱商业观察不完整统计,在已经发布的13家影视公司业绩预告中,亏损10家,这意味着近8成的影视类上市公司无法实现盈利,如果算上中小影视公司,这个数据恐怕还要往上升,2022年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太难了。
对于这种难,很多公司都归咎于口罩三年政策的影响,但文娱商业观察认为疫情只是导火索,根本原因还是之前多年狂飙式发展带来的后遗症,因为造成各大影视公司亏损的主因是计提资产减值,而不是疫情停业损失。
欠的债总要还的,只希望2022年是最后一年,从2023年以后影视行业能够真正迎来回暖。
4年累亏超125亿,万达影视利空出尽了吗?纵观这份A股影视类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亏损榜单,万达的亏损是最瞩目的,预计2022年亏损13-19.5亿元,成为亏损最多的影视公司。
超过13亿元的亏损可以从两个细节入手解读。
首先这些亏损大部分发生在4季度。根据其2022年三季报财务数据显示亏损5.33亿元,然后四季度忽然亏损超过13亿,说明业务上的亏损不至于这么严重,主要还是之前强行把万达影视注入万达电影带来的巨额商誉,借着疫情的借口计提损失。
拼命注入上市公司的万达影视在2022年的表现不算太好, 《哥,你好》《想见你》等多部主投主控影 片被迫改档或推迟上映,导致2022年没有《唐人街探案3》类的爆款作品, 因此公司影视剧投资制作与发行收入下滑较大,而拍摄制作周期拉长、宣发费用增加等因素使影片投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万达影视未能完成 2022 年度业绩承诺。
这是万达电影第三年亏损,此前的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亏损47.29亿元和66.69亿元,2021年则是盈利1.06亿元。如此有节奏地控制亏损懂的人都懂,但是4年时间里累计亏损超过125亿元,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和华谊兄弟亏损规模有的一拼,可以称之为影视公司“亏损之最”。
短时间大量亏损,是不是雷都排了,往后就是利空出尽等利好了?
还真不见得。万达电影2022年三季报上的商誉是43.48亿元,2022年现在来看才计提10亿元左右的资产损失,不过四分之一的水平。
所以有两种可能,一是趁这次疫情的借口,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减值点,把2022年亏损做得再多点,反正亏10亿也是亏,亏20亿也是亏,2022年如果多亏点以后就能少亏点了。
还有一种就是维持2022年业绩预告的亏损水平,死咬着牙坚挺着,等到后面遇到合适机会再疯狂减值亏损一波,套路大家都懂。
光线上市11年首亏损,与收购猫眼有关?在所有影视公司,光线被认为是最靠谱的。
那些年华谊、万达等头部影视公司疯狂买买买,盲目发起各种并购凑规模、撑市值,但是光线相对比较理性,在投资并购这块一直比较克制,即使是偶尔出手并购也会放在上市公司体外,保证上市公司财务的健康。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隔离风险,在整个行业疯狂亏损的2019年-2021年期间,在财务上始终保持着盈利;并且由于王长田谨慎的性格,对于现金流把控地非常严格,光线也是唯一没有出现现金流危机的影视类上市公司。
但是光线这浓眉大眼的优等生,2022年也意外亏损,预计亏损规模为6.3亿-7.3亿元。
根据业绩预告的信息,光线的亏损不是业务上的,而是计提资产减值带来的7.5亿元损失,也可以理解为投资暴雷带来的损失。虽然光线没有明说是哪家公司暴雷,但外界普遍猜测是投资猫眼带来的财务上损失。
2016年,光线传媒为了解决购票线上化的困境,不惜一切代价控股了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猫眼电影,王长田用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
这个收购正不正确?
当然是正确的。光线作为国内内容制作、宣发领域的头部影视公司,缺乏线上渠道;而猫眼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从下游往上游走的愿望十分迫切,两者的结合正好是长短互补,因此交易也被外界看好。
后来事实证明猫眼在光线的帮助下,发展也确实不错。在线购票份额持续稳定;往上游走的成绩也显著,2023年春节档爆款《满江红》就是猫眼主控宣发的,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并购案例。
但是影视行业整体迎来价值重估,猫眼也不例外。自2019年上市以来,猫眼市值已经缩水超过三分之一,光线传媒财报也需要计提相应的投资权益损失,2021年已经计提了4.43亿元的减值,2022年也要来一把大的。
上市即亏损超3000万,《长津湖之水门桥》也救不了博纳?相比于万达、光线,博纳影业的亏损更加值得关注,它刚刚在2022年才顺利完成上市敲钟动作,没想到2022年上市即业绩暴雷亏损,预计亏损0.37亿-0.74亿元,而2021年博纳还盈利3.6亿元。
2022年博纳是有爆款项目的。2022年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达到了40.67亿元,成为2022年唯一一部超过 40 亿元票房的影片,作为主控出品方,博纳影业的收益还是可观的。
但博纳影业还是暴雷了。除了疫情对影片上映、影院运营的共性影响外,业绩预告里表示“ 对存货、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等资产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句话非常关键,可以解释业绩亏损的原因。
根据博纳影业2022年三季报的数据显示,其存货规模为15.56亿元、应收账款规模为11.62亿元,商誉为0.92亿元,这三项加起来的规模达到了28.1亿元。
所以博纳的亏损,主要来源于这三方面计提的损失。其中存货和商誉完全是博纳自己做的投资,不管是影视作品难上映还是投资损失,责任都在博纳自己。
而应收账款关系到上下游合作商。对于博纳来说大部分都是影院欠博纳的电影回款,少部分为电视台/视频网站欠博纳的剧集回款。这部分问题的责任在于行业低迷状态,导致大家一损俱损。
这也反映出接下来的一个趋势:继电视剧公司集体存货/应收账款暴雷后,电影公司也将会进入到存货/应收账款暴雷时刻。
关键词: 光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