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每日快播:猴子又涨价,CXO下一次最缺啥?

时间:2023-02-09 19:19:44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验用食蟹猴又涨价了,单价从16万元升至18.4万元。


【资料图】

当衰退阴云逼近时,全世界都在寻找高景气业务。猴子涨价昭示的是新分子类型的蓬勃发展,全球大分子CXO巨头三星生物2022年收入23.3亿美元,同比增长91%,经调整净利润6.2亿美元,同比增长78%,在手订单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Lonza 2022年收入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经调整净利润14亿美元,同比增长92%。

随着国内早期生物科技公司转向源头创新、差异化布局,一级市场投融资出现复苏迹象。2022年12月生物医药领域,国内发生投融资事件37起,环比增加32.14%;投融资金额6.91亿美元,环比增长17.72%。近两个月投融资项目处于中后期阶段(B轮及以后)的项目占比不断提升,反映风险偏好回升。

没有姑娘永远18岁,但永远有18岁的姑娘。创新赋予增量,新兴业务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那么,实验猴之后,下一个紧缺资源是什么?新冠口服药大订单之后,下一个提振全产业链的催化剂又是什么?

益诺思与同行毛利率对比

真有2万元的猴子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2022年度)第四批中标,由昆明亚灵生物供应40只,单价18.4万元。按行业预期向单价20万靠拢。

以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为核心业务的CRO上海益诺思生物科创板IPO,招股书显示实验猴价格自2020 年上半年开始快速、大幅上涨,这与国内生物科技的升温是同步的。采购单价分别为,2022年8.90万元、2021年5.53万元、2020年2.73万元、2019年1.45万元,同比涨幅分别达到60.7%、102.9%、88.0%。猴价狂飙的趋势扎眼,但为何与市场中标价有较大差距?

先看常识。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实验用食蟹猴及猕猴的繁衍用食蟹猴及猕猴(种猴),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及领用投入实验而持有的实验用食蟹猴及猕猴(商品猴)。从体积、体重而言,恒河猴比食蟹猴都高出一大截,这也导致恒河猴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偏多,加之食蟹猴繁殖快,所以目前实验猴以食蟹猴为主,占比高达85%。

益诺思采购的猴价便宜有三个原因。

一是生产性生物资产全部为恒河猴,单价比食蟹猴低得多。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拟采购6只实验用恒河猴,单价6万元。

二是消耗性生物资产(2022H1金额为5507.70 万元)全部为未达到试验条件(寄养在猴场或虽验收入试验设施但未达到试验年龄)的实验猴,以节约成本。益诺思将部分尚未达到试验年龄的实验猴买下并运抵南通益诺思动物房养殖,并从供应商处提前买下实验猴和繁殖猴并寄养在供应商的猴场。2020年末、2021年末呈现大幅增长。

三是签订长协和股权合作方式与下游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实验猴“价格公允”。华珍合伙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开展灵长类实验养殖最早、繁殖规模最大的科研单位之一。2022H1,华珍合伙为益诺思实验猴第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22.4%。

作为利益交换,在益诺思IPO前,上游实验猴供应商华珍合伙、金港生物(国家实验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海南基地)成为公司新增股东,分别持有2.9429%、0.8829%股份,共享可能登陆科创板的红利。

猴价上涨让益诺思心力交瘁,但办法总比困得多。

益诺思外采服务主要为Non-GLP(早期毒理学评价)类猴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以及动物饲养服务。Non-GLP 类猴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中,动物仅需采集血样,无需将其进行安乐死,试验结束后动物可留作他用(如进入繁殖群或用于其他研究)。为了最大程度地遵循“3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益诺思将该部分试验执行外采服务,即在猴场开展in-life(体内研究)试验,仅在猴场采集血样,从而大大减少实验用猴的使用量,并降低研究费用。

去年行业出现猴子降价到2万元的传言,来自医药研发一线。

经求证,其实这是洗脱猴,不用买断,一般用于小分子,用完可以代谢掉,再用于其他研究。

这种可以反复使用的猴子叫洗脱猴。

即使努力过,但益诺思主营业务毛利率仍从2019年43.3%降至2022年35.2%。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对实验猴的需求量较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又不能全部转嫁给下游客户。

国内掀起猴场争夺战。CXO拥有自身的猴场,实验用猴资源储备充足,才可以平抑猴价上涨的影响。中科生物向益诺思供应实验猴的金额逐年加大,但在被康龙化成收购后,已停止供货。

康龙化成把猴子留着自用。

益诺思随即设立黄山益诺思并购买猴场和实验用猴进行饲养。一部猴子史,一把辛酸泪,猴子不知道自己也会成为自主可控的资源。

一图看 IQVIA 历史复盘

主流趋势是新分子类型

如同试行注册制以来,市场已不可能出现全面牛市,CXO也将分化,更应关注结构性变化。

CXO主流趋势是新分子类型业务。一级市场早期Biotech管线和技术提示着整个行业的转向,尽量避免与前辈同质化,最大程度走向前沿和差异化,拥抱合成致死、CAR-NK及 TCR-T细胞疗法、基因疗法、新一代单抗双抗、下一代蛋白降解药物、新型偶联药物,蕴藏着增量机会,暂时不存在产能过剩。

即使是小分子CDMO也在快速转型。凯莱英新兴业务板块(化学大分子、临床 CRO、制剂 CDMO、生物大分子CDMO)高速发展,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45%。博腾股份核心布局的CGTCDMO业务新产能完成建设并陆续投产,为中长期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猴子之后,下一个短缺的是临床资源。临床CRO具有资源禀赋属性,护城河在于资源统筹能力及专业人力,头部企业先发优势难以动摇。

临床研究对人力极为依赖,可谓人海战术,不仅是研究人员数量大,对医生、病人的需求量也很大。重磅药物临床需要所在领域重点医院科室、全国顶级专家牵头开展,进行学术背书,这些资源都是稀缺的,增量很少。

所有新药研发都是基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基本上只能在三甲医院才能找到足够的病人,甚至部分只能在知名医院进行,比如某一种癌症病人、某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只有少数医院才有。这些资源是固定有限的,头部企业早就完成圈地运动,后来者无法凭空变出医院和病人来。

在国内同靶点药物临床最扎堆时,进度慢的药企连病人都快招募不到了。

但新药研发热度不减,2022年1-10月,国产新药IND申请总数比上年略增,其中,CDE受理国产生物制品注册I类新药共计451个受理号,同比增长6.37%。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临床CRO市场规模,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25.99%。

与之一致的是,泰格医药主营业务连续10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事实证明,竞争对手们进展都不太顺利,药明康德2022年前三季度临床CRO及SMO收入11.35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明显放缓。康龙化成临床研究服务毛利率仅为10.2%,处于持平或微亏状态,今年才能盈利。

诺思格被称为小泰格,专注于临床CRO,已与全国8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已为国内外约850个客户的3600余个临床试验项目提供符合国内外标准的临床CRO服务。能够协助创新药企

选择或调整临床试验医疗机构,主要合作研究医院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缺点是业务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相比之下,泰格医药在去年的疫情中,临床试验业务相对正常。

临床 CRO另外一个特征是属地性,在承接本土项目时具备天然优势,随着国产创新药批量出海,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本土临床CRO也将乘势国际化,2021年,泰格医药境内外开展的项目数分别为 385 个与 182 个,其中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数达到 50 个,同比增长 150%。诺思格也将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搭建面向全球业务的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团队,以诺思格美国为国际业务的开展窗口,吸引海外订单。

限于篇幅,新冠口服药大订单之后,下一个提振全产业链的催化剂将在近期分析。

关键词: 生物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