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横州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景美如画,树木苍翠,古朴民居与山色融为一体,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青桐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李德贤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文化不仅为村寨增色添彩,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近年来,横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规划引领、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等措施,积极打造民居有特色、民族文化浓、基础设施全、服务功能强、生态环境好的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新路,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据悉,横州市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表镇邓圩村委下黎里村、校椅镇六凤村委岭脚村先后被命名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岭脚村新貌。横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统筹规划引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家园
近日,横州市校椅镇举行广西民族特色村寨挂牌仪式,该镇六凤村委岭脚村获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支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同红色革命文化融合发展,不断充盈民族特色村寨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校椅镇党委统战委员、副镇长韦俊说。
横州市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相结合,打造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引领标杆。
完善组织架构。横州市成立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专家组,积极聘请国内历史学、民族学、发展经济学等专家,负责对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进行咨询和开发论证。同时印发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方案,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纳入村镇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等规划编制范围。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评选标准,强化基层治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目标强化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
加大资源整合。横州市围绕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整合民宗、乡村振兴、旅游、交通、住建、水利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对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村寨特色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创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方式,鼓励市内民品企业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形成了政策惠及企业、企业带动地方和回报社会的良性互动局面。2019年以来累计统筹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133.7多万元,建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广西民族特色村寨2个,正在培育的民族村落3个。
美丽榃僧村。零慧兰摄
壮大优势产业,铺好乡村振兴发展底色
春耕时节,在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玉米种植地里,村民们有的正在灌溉田地,有的忙着移栽甜玉米,一派春耕繁忙的景象。校椅镇青桐村依托资源禀赋,通过发展茉莉花、甜玉米等特色产业,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走出一条产业兴起来、群众富起来的路子。
横州市突出“产业兴旺”重点,以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增强经济活力。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通过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培育以茉莉花、甜玉米、桑蚕、蘑菇等传统种植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结合现代农业标准,不断优化整合土地资源,扩大连片种植区域,探索新型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群众收入。目前,榃僧村已成为中国甜玉米之乡的主产地之一,下黎里村成为种植蘑菇和养蚕的先行村,岭脚村依托茉莉花产业示范带的带动建成茉莉花盆栽园等惠民工程,激发村寨发展活力。
横州市还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特色村寨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优美的优势,利用“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资源,把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建成集“农业体验”“壮族歌圩”等为一体的旅游体验区,依托各种节庆活动开展壮族传统服饰展、山歌对唱、传统壮锦纺织工艺表演、美食制作等民俗活动,成为各族群众和广大游客了解和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打卡点,形成旅游与体育、娱乐、餐饮、文化等融合的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以游补农、以游助农、以游促农的良性发展路子。
同时,结合数字乡村试点,充分利用横州市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综合优势,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预约、微视频等方式,鼓励带动村民通过直播方式宣传地标文旅品牌,将民族故事、乡土文化融入销售链,促进农产品售卖、村内旅游增收。近年来,各村寨的甜玉米、簸箕粉,糍粑、茉莉香包、竹艺工具等地方农特产品、特色民族美食、工艺品等通过线上平台不断远销全国各地,岭脚村“电商+盆栽”模式带动15户农户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织壮锦。玉案摄
传承民族文化,增添特色村寨乡愁内涵
“每年云表壮族歌圩节期间,都吸引周边的群众聚到这里表演节目或对唱山歌,非常热闹。”云表镇邓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志介绍,邓圩村委下黎里村村民自发集资捐款220多万元,依托自身产业特色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突出“壮族歌圩”特色与《龙母江往事》,修复村中古桥、古井、水碾、对歌台、水坝、点将台、城墙,安装路灯、整治河道、建设停车场,建设一个集民族传统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村寨。
横州市以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和特色建筑风格为载体,鼓励支持少数民族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保护与发展双提升。
该市遵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修旧如旧”原则,以景村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目标,因地制宜编制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改善特色村寨生活环境相结合,加强传统民俗民居、古桥、非遗文化遗产保护,榃僧村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48座岭南风格民居,下里黎村复原2000多年前平山县治所古城墙、龙母桥、点将台、对歌亭等文化遗址,将优秀历史文化、歌圩的热闹场景等以实物呈现世人,形成民族特色村寨多元一体、共生互补的格局。
横州市依托茉莉产业基础与深厚文化底蕴,创作茉莉花系列原创歌曲和文艺文学作品,打造出具有浓郁茉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品牌。以“同心文化园”建设复原民族文化元素,逢年过节自发形成的壮族歌圩,年吸引各地游客几万人次,以民族文化凝聚人心、促进文明、推动产业发展。构建“民族特色”本土人才培养格局,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训机制,培养提高文化传承人综合素质,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创作、改编民族歌舞类节目270个,其中舞蹈《呗哝》荣获自治区群众文化大展演舞蹈类一等奖,大型壮族山歌《百鸟衣》巡演获得各界赞誉,《壮族百鸟衣故事》已逐步打造成广西乃至全国的壮族文化精品。(蒙康 韦进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