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滴滴CTO、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
【资料图】
4月13日,滴滴自动驾驶举办了一场开放日活动,这一次滴滴自动驾驶不仅带来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还建造了自动驾驶运维中心,更新了该领域核心硬件产品,同时滴滴宣布滴滴自动驾驶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概念车DiDi Neuron亮相图/滴滴概念车DiDi Neuron
概念车DiDi Neuron的出现,仿佛让人们能真切感知、触摸到,未来出行的模样。早在2016年,滴滴CTO、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就预测: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大概需要10年时间逐步进入大众生活。如今距离预测的2026年还剩3年时间,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普及。
Neuron设计的初衷便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不设置驾驶位意味着所有车内空间都可以用来服务乘客。根据相关参数,整体车型不变,内部空间至少能提升50%,受关注的腿部空间能提升86%。这意味着,乘客甚至可以“躺”到目的地。
显然,这并不够。DiDi Neuron少了驾驶员,多了个“服务生”,独创的车内机械臂能贴心提供搬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通过车内的交互大屏能满足乘客办公、影音、游戏的需求,盘活通勤时间。
为何滴滴投入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网技术把交通工具连接到线上,能够把需求线上化,开始有一个交易市场去撮合供需。整个交通线上化率在过去10年大幅增加,所有交通工具、所有的需求在大幅的线上化。而自动驾驶则是出行行业下一个革命性的拐点,能大幅降低出行成本,提高效率,长期的能改变行业格局的,就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正是近几年全球汽车发展的风口,与眼下另一风口新能源汽车发展既不冲突,又有融合。从汽油到新能源是一场「能源进阶」,通过改变动力传导模式、降低用车成本来改变用户的出行习惯。而新能源市场到自动驾驶普及并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后者是针对所有车型的「载体进阶」,紧紧围绕「出行体验」的核心改变人与车的关系——从合作模式到单方面服务模式。
滴滴早在2016年便组建了自动驾驶研发部门,发展3年后独立,2020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载人示范应用启动,上线当天,央视新闻全程直播了滴滴自动驾驶的体验过程。直播期间正值大雨天气,测试车辆顺利完成左转、掉头等动作。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服务到现在,滴滴自动驾驶已开放运营了1020天。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今年年初,滴滴率先在上海提供全天候自动驾驶服务,为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在上海和广州提供运营服务,作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补充,送驾里程、送驾时长、每小时单量等体验和效率指标都在持续向网约车靠近。
图/滴滴推出“北曜Beta”激光雷达
这背后有一系列保障,比如年初投用的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能全流程智能化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回港、充电、清洗,停放等一系列运维工作;新发布的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前者能提升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感知效果,后者提供强大算力;滴滴自动驾驶还实现了自动驾驶运营的订单业务中心、安全护航中心以及远程支持中心建设,一方面提升用户体验,一方面增加了安全性与效率。
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在上海、广州的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用户叫车时能直接看到「自动驾驶」选项。混合派单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资源调度系统,要基于需求预测、供给情况以及车辆和路面距离、安全性等情况来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调度,最大化地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就曾表示,「混合派单的共享出行网络,是自动驾驶技术走进人们生活的最佳路径。」
图/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
此外滴滴自动驾驶首次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利用已配置的100多台自动驾驶卡车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常态化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已经突破了1亿元。
未来很远,但也可以很近,或许当你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自动驾驶」网约车已融入在你身边。
(本文首发APP)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