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入五月,榴莲又涨价了。
就在5月25日上午10点,榴莲的全国平均价格突破了40元/斤。#榴莲 贵#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短短几个字,击碎了一众狂热粉的心,到了中午十二点,微博热搜有三条都被榴莲霸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友纷纷表示,眼下一个榴莲得300多元才能买到,价格属实烫嘴。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一些高端榴莲品种,比如液氮冷冻猫山王,商超里五斤左右的售价在500元左右,但实际开出来,也就不到两斤的榴莲果肉。也就是说,一斤猫山王榴莲果肉要将近300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知道,就在二十天前,还有记者信誓旦旦地报道过,榴莲价格降到20来块一斤,以低开的姿态入市。怎么一转眼,市场价格就翻了倍,榴莲又变身“水果刺客”,简直比炒股票还刺激。
连锁反应还在继续。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把榴莲涨价的原因归结到了带货主播辛巴头上,称是辛巴压货封柜,不卖散户导致的结果,不过这种说法已经遭到了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辟谣。
越火越贵,越贵越火。在庞大的消费需求刺激下,国内的榴莲进口量也屡创新高,2022年中国水果进口总额达到146亿美元,其中榴莲进口总额达到40.3亿美元,在进口水果中位列第一。
榴莲的高流量,让“水果之王”这个称号名副其实。那么问题来了,国人心心念念的“榴莲自由”,为什么这么难?
价格狂飙的榴莲,凭什么这么贵?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说的就是榴莲这种水果。
虽然气味不可描述,但架不住口感绵密而独特,叫人欲罢不能。现代诗人郁达夫就曾在《南洋游记》中提到这个让人又爱又烦的水果:“榴莲有着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事实上,作为一种典型的热带水果,东南亚地区早在史前时期就已使用榴莲,但在西方世界和中国,认识榴莲的时间只有约600年。
有趣的是,我国官方对于榴莲最早的正式记载,竟和明朝的郑和有关。传说郑和下西洋,因出海时间太长,船员思乡心切,返乡呼声日高,郑和为此很焦急。
途径南洋一海岛时,郑和发现了一堆庞大而浑身长刺的水果,大家争相品尝,愁绪一扫而空。郑和身边的通事马欢还将其记录了下来,形容为“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刺,若臭牛肉之臭,内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
▲《瀛涯胜览》中对榴莲的记载
有船员问这种果叫什么名字,郑和随口说出“流连”,取“流连忘返”之意。天长日久,“流连”二字渐渐演化成了汉语连绵词“榴莲”。
而当时跟随郑和的一部分船员,在“大开眼界”后选择悄悄留下,回来的也埋下了那颗“下南洋”的种子。可以说,榴莲如今的商业化育种源头之一,正是下南洋的那批闽粤人,他们凭借先进的农耕经验,将榴莲发扬光大。
到了民国初年,榴莲已经成规模地流入中国。此后的日子里,随着远洋贸易的兴起和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大批榴莲漂洋过海而来。
那么,既然南洋华人精通榴莲种植奥秘,为何没有带回本土发扬光大?这是因为榴莲是喜欢湿热的大型果树,对生长环境极其挑剔,需要终年高温的气候才能生长结果,一旦温度低于10摄氏度,就会停止生长甚至被冻死。
中国大陆虽然地大物博,但能满足榴莲生存的地方却是寥寥。并且,榴莲常规需要8~10年才能挂出好果,普通果农仅凭自己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承担。
再者,榴莲一般生长在几十米高的树上,无法实现机器采摘,只能靠人工,这些成本也是推动榴莲价格高涨的原因之一。
正因如此,目前市面上的榴莲,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榴莲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加起来占全世界的90%,但是两国对于榴莲的评价标准和采摘方式又完全不同。
泰国喜欢甜度适中还有点嚼劲的果肉,榴莲七八分熟时就会摘下来;而马来西亚更喜欢奶油般柔滑细腻的肉质,会等榴莲全熟掉落后才吃,所以进口榴莲又分为新鲜榴莲和冷冻榴莲。
由于鲜榴莲的保质期很短,通常不到一周就会出现口裂、软化的现象,这样娇贵的特性,无疑增加了榴莲的运输风险。经销商在路途中需要根据天气以及海运、陆运线路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温控调整,稍有不慎,榴莲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乃至血本无归。
当然,最终为这些风险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社交媒体助推下,榴莲热居高不下除了高昂的种植和运输成本,榴莲的价格还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
榴莲的产量并不稳定,极易受到天气波动,在开花结果到成熟的三至四个月时间里,暴雨、干旱、强风都会影响榴莲的收成。
例如,2008年,菲律宾达沃地区榴莲减产严重,原因就是夏季连续降雨,果园光照不足,影响榴莲结果;2014年初,马来西亚榴莲减产近30%,也是因为年初全国干旱,雨量稀少,导致榴莲花纷纷掉落。
不过,哪怕是风调雨顺,可能也很难吃上便宜榴莲,因为中国的榴莲爱好者实在是太狂热了。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进口鲜榴莲一共9.14万吨,同比上涨154.29%,是近5年同期进口数量最高的一年。
2023年4月,由于逐渐接近夏季,全国进口鲜榴莲一共22.07万吨,而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4月,这个数字仅有12.7万吨。
然而,即便进口量远超从前,还是抵不住直播带货、话题发酵带来的旺盛需求。5月初,有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的商户在网上表示,榴莲涨价的“罪魁祸首”是网红主播辛巴,因为辛巴在5月7日的直播中卖出了162万颗榴莲,还有商户称,辛巴封了市场好几条柜,暂时不卖散户,货源紧张导致价格暴涨。
虽然这种说被证明为不实,但有从事水果进口的人士透露,很多卖榴莲的主播都说是产地源头直采,但其实只有一部分是,以致于很多小商家拿不到货。
如今的各大短视频平台,还催生出了“榴莲盲盒”的玩法。抖音上“榴莲盲盒”的相关话题有接近50亿次的播放量,小红书上有逾7万篇“开榴莲”相关笔记,有网友调侃:“当代三大合法赌博:烫头、结婚、买榴莲。”
顾名思义,榴莲盲盒其实就是“整颗买榴莲”,因为从外表无法准确地识别出榴莲内究竟有几房肉,肉又有多大,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和矛盾感,让开榴莲这件事变得紧张了起来,也诞生了所谓“报恩榴莲”、“报仇榴莲”这样的网络热梗。
有的榴莲看起来好似随时要被撑爆,打开一看才发现痴心错付,里头的肉干瘪到让人马上体会什么叫“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榴莲前一秒没见到半块肉,下一秒却发现是商家精准切开了每一块隔断,而隔断里全是饱满的肉,瞬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清气爽。
▲报恩榴莲 VS 报仇榴莲
如果说几年之前关于榴莲的讨论还是“怎么会有人喜欢吃榴莲?”,现在大众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毕竟吃榴莲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
加上榴莲又是个商品属性很特殊的品种,在中国种植的水果中,没有任何一种与之一致或接近,具备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今时不同往日,榴莲已经实打实地成为了破圈的集体热潮,剩下的唯一阻碍,大概就是荷包与嘴巴之间的距离了。
国产榴莲来了,价格能打下来吗?你也许不知道,为了吃货们的“口福”,政府在背后默默做了多少努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与泰国签订了准许鲜榴莲进口的相关协议,导致新鲜榴莲市场长时间处于垄断状态。
但事态从去年7月发生了改变,先是越南鲜果榴莲被正式准入中国市场。紧接着,今年1月,符合要求的菲律宾鲜食榴莲也被允许进口,成为了第三个获准向中国出口新鲜榴莲的国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
对于榴莲产地来说,这是生意分流,但对消费者来说,竞争带来的丰富性,不仅能让榴莲的品质更稳定,还能把榴莲的价格“打下来”。
最重要的是,中老铁路在开通运营满一年后,已经正式具备了入境水果全铁路运输能力。现在榴莲从泰国冷链运到中国昆明现在只需要3天时间,几乎赶上了国内快递的运输速度,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从泰国玛达普站开往中国广州的“榴莲班列”,甚至打破了从泰国运输水果至中国所需时间的最快记录,损耗概率也显著降低。
那为何还会出现降价后再涨价呢?正是因为榴莲运往国内的销售效率显著提高,再加上泰国今年雨水少,榴莲普遍甜分高品质好,榴莲卖的比往年更快,导致出现短期的存货紧俏。
据泰国商业商业部数据显示,今年泰国往中国的榴莲出口量大幅增长,仅前两个月中国市场销量就达到了3.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倍。直白地说,中国人可能快把目前泰国的出口榴莲库存吃空了。
还有个客观原因是,现在已经进入了泰国东部榴莲采摘季节的尾声,产能收缩,加上南部地区的榴莲比东部晚成熟,处于交替之时,没有办法及时供货,价格才又被抬了起来。
但是别担心,这波涨价只是“暂时”的,因为国产榴莲要来了。2020年起,海南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榴莲,起初榴莲苗的成活率仅为60%。但在东南亚专家和农科院等科研支持下,幼苗存活率已经达到98%。
目前,海南榴莲种植面积超过25000亩,其中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基地种植的1400亩榴莲已挂上幼果。虽然不会对今年的榴莲价格造成多达的影响,但已经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对于榴莲的品质,国产榴莲也很有信心。就在去年,三亚榴莲基地曾结果一个10.4斤的榴莲果,口感超乎预料的香甜糯,且相比于进口榴莲,国产榴莲还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成熟度和新鲜度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
据三亚市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3-5年内,三亚计划要种植5万亩榴莲,按照亩收3500斤计算,未来产能将达到8万吨左右(接近我国当下一年进口规模的十分之一)。这对于我国的榴莲供给端来讲,无疑是不小的补充。
“榴莲自由”虽然不能立等实现,但好在未来可期。只是不知道当榴莲不再稀缺之时,会否像曾经的牛油果、油柑一般,沦为过气网红呢?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的“榴莲自由”,真的要来了?》2.电商在线《“榴莲盲盒”上热搜,榴莲为什么越卖越贵?》3.Viata看天下《“水果中的爱马仕”,价格终于被打到跳水了》4.浪潮工作室《榴莲凭什么这么贵,一个上百块》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