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备受热议的事,“小鹏教德国人造车”要算一个。
最近,德国大众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资料图】
双方还达成技术框架协议,预计于202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
不得不说,死磕技术的何小鹏遇到“懂货”的买家。小鹏汽车,或许真的要变“大雕”了。
小鹏翻身卖技术
大众投资的消息发布后,小鹏美股涨幅一度飚到40%。7月27日,其港股的股价也暴涨超30%。
事实上,这件事引发轰动的原因之一,与双方的地位有关。
要知道,德国大众可是全球闻名的顶级百年车企,小鹏则是我国造车新势力。
况且,后者在这之前,一直死磕技术,折腾了好几款车都市场反响平平。
小鹏甚至一度被当做造车新势力里的反面教材,由于缺乏传统造车底蕴,始终不被部分汽车消费者所接受。
其实,小鹏在智能化方面很有优势。其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的能力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已经处于领先水平。
在“蔚小理”创始人中,何小鹏是造车之前唯一一个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领导者。或许正因为如此,小鹏汽车更重视软件层面的研发,在汽车智能化上形成了领先优势。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被视为智能汽车的两大标配功能,而在诸多测评中,小鹏在这两者上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属于国内车企中处于领先水准。
因此,这次打动大众的,与其说是开发新车型,不如说是“卖软件”。
大众的日子不好过
别看大众位置站得高,但推出的新能源车怎么都卖不动。
公开数据显示,6月份大众旗下几款新能源车型,销量最好的ID.4一个月只卖出3792台,几乎全线车型的销量排名都还在下滑态势中。
大众也尝试过降价自救,甚至不惜得罪自己大本营的德国用户。
比如,前不久它刚宣布ID.3新能源车将限时优惠3.7万元,降价至12.59万起。
然而这款车在德国本土的起售价大约在32万元的档位,足足贵了快3倍,这导致大量的德国用户对大众品牌口诛笔伐,称大众在割自己用户的韭菜。
该降价活动会持续到7月31日,能否增加销量还得等下个月的数据。
更可怕的是,大众的新能源车甚至连德国大本营的租车巨头都看不上。
2022年10月,德国最大的租车巨头企业Sixt,弃大众不顾,将订单交到了比亚迪的手上。彼时,德国媒体辣评:这是给大众一记响亮的耳光。
可以说,现在的大众急需快速转型。既然不能靠自己,那么交学费“取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场双赢的合作
对于小鹏和大众而言,这是一次绝佳的合作。
一方面,小鹏的造车实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对本土品牌的营销简直百利而无一害。
另一方面,大众能认识到自身不足,为短期内造出体验更好的产品做准备,维持市场竞争力,也是勇于求存的体现。更何况,大众并没有放弃投入已久的MEB平台。
小鹏汽车与大众合作也有自己得益之处,首先是G9的平台研发投入终于不是“打水漂”。由于一系列问题,小鹏G9在国内出师不利。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去年10~12月,该车销量分别为623辆、1546辆和4020辆,2023年1月下降到2249辆,之后便再没有公布数据。
销量不足以平摊研发费用,大众也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突破口。
另外,大众汽车提供高达50亿元的增资,对小鹏而言犹如“雪中送炭”。
其在经历G9滑铁卢后,公司每况愈下,去年亏损91亿元,今年一季度又亏23.37亿元,甚至出现了-2.5%的毛利率。
虽然这50亿元或许无法填平它的亏损,但已经算是帮了个大忙。
就算不是最新的扶摇架构,小鹏G9所代表的技术平台,对于大众仍然如“外星科技”一般,足够在短期内撑起竞争优势,而小鹏汽车自身也不至于深陷“养虎为患”的境地。
谁能想到,以前国内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与海外品牌搞合资,现在反过来了,开始变成海外品牌和国产品牌搞“合资”。
只是,不知道下一家被国外老牌巨头看上的国产技术厂商,又是哪家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