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孵化和拆分京东产发、京东工业后,近日京东传出可能全资收购永辉超市的消息。
据自媒体报道,双方进行至少一轮初步沟通,暂未达成一致。而未达成一致的原因是,永辉超市倾向于接受京东的纯财务投资,京东则倾向于全资收购以获得永辉超市的实际控制权。
(资料图片)
对此,京东相关人士对另镜表示,“目前没有这个意向”。关于此前和永辉超市合作进度,也不能给出更多信息。8月2日晚,永辉超市发布澄清公告称,不存在相关事宜、也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A股上市。《2022年中国超市连锁百强榜单》显示,永辉超市去年营收超900亿元,排名第二,仅次于沃尔玛;永辉超市门店数量达1045个。从财报来看,永辉超市2021年、2022年已累计亏超67亿元,2023年Q1扭亏为盈,净利润为7.04亿元,但营收仍处于下行趋势。
京东和永辉超市这对CP,并非首次传出股权及业务等关联紧密的消息。早在2015年8月,双方就已达成战略合作,彼时京东以超43亿元持有了永辉超市10%的股份,为了将强O2O业务的实力。2023年Q1财报显示,京东及其旗下宿迁涵邦投资公司共持有13.38%股份,是永辉超市的第二大股东。
无风不起浪,虽然双方均否认收购消息,但这场绯闻的背后透露出哪些信号?
成长的焦虑在消费行业,永辉超市所在的赛道已不在红利期。尤其在近年来,大型商超关店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究其原因是此类大卖场形象与业态老化,不及时迭代,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也因有部分租约到期所致。
永辉超市也难独善其身。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自2019年的高点1440家后就逐渐下滑,2022年减少了18.6%的门店,2021年更是再度减少7%,仅余1090家门店。
永辉超市数据指标表现也不济。2021年永辉超市营收910.6亿元,同比下滑2.29%。净利润亏损39.44亿元;2022年,营收下跌1.07%至900.9亿元,净利润亏损27.63亿元;2023年Q1营收238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为272.4亿元的营收减少12.63%。
7月15日,永辉超市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永辉超市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 亿元,与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相比增加5亿元。也就是说,永辉超市净利润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
对此,永辉超市解释道,是因在主营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推动门店调优、关闭部分长期亏损门店,推进数字化,内部通过考核及宣导实现降本增效。而在非经常性损益方面,则主要由于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
不过,今年Q1财报显示,永辉超市净利润为7.04亿元。结合今年上半年业绩预计的净利润3.9 亿元,计算下来,今年Q2的净利润并不理想。
永辉超市还面临资金压力。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永辉超市流动资产合计198.94亿元,但流动负债合计250.19亿元。公司负债率达85.58%。
京东则遇烦恼。2023年Q1,在对业务架构、组织单元进行主动变革下,京东集团营收微增,为2430亿元,同比增长1.4%;从业务部门来看,京东零售营收略有下降,为2124亿元,2022年同期为2175亿元;从收入类型来看,京东的商品营收19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44亿元同比下滑,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5%。
京东也同样面对电商们的流量焦虑。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中,京东并未披露年度活跃用户数。财报显示,2022年Q1、Q2、Q3,京东年活跃用户分别为5.805亿、5.808亿、5.883亿,同比增长分别为16.2%、9.2%、6.5%。
今年刘强东回归一线,伴随而来的是零售业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和业务的推进。1月,京东面向各类商家发布“春晓计划”;4月,据媒体报道,刘强东组织召开京东经营管理会,京东从事业群制回归事业部制,京东零售五大事业群负责人将统一变更为事业部负责人;6月,京东整合七鲜、京喜拼拼等业务成立创新零售部,并独立于京东零售之外;7月27日起,京喜拼拼正式更名为京东拼拼。
即时零售的可能性今年年初,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提出2023年的四大必赢之战,包括下沉市场、同城配送、智能供应链和开放生态。
而新成立的创新零售部,囊括了七鲜、京喜拼拼、前置仓等业务,或将成突破下沉市场和同城业务的关键。作为京东新零售业态代表的生鲜超市七鲜,成立于2017年,对标盒马鲜生;京喜拼拼是社区团购品牌,对标拼多多。
京东若能全资收购永辉超市,将可能进一步拓展线下零售业务,增加市场份额。据凯度消费者报告,永辉超市是国内第二大零售商品牌,占市场份额 5.7%。
同时,京东还可以借助永辉超市的门店、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与资源,提升商品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京东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生鲜食品供应链,满足高品质食品的需求,覆盖更多用户群体。
基于以上理由,当传出京东可能全资收购永辉超市的消息,加上此前京东与永辉超市近几年紧密关系,业内并不觉得意外,而是合乎情理。在某种意义上,京东或许更加需要永辉超市。
“补充零售板块对京东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即时零售方面。”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对另镜表示,整个零售业态发展讲究“好、快、多、省”,如果企业能从一个点切入,就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而目前从购物的微观体验上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用户在购买食品等标准化产品时,连一天的时间都等不了。在速度方面,美团已经可以实现标准化产品30分钟左右配送到家,这个优势要比京东、阿里、拼多多明显很多。
近两年,即时零售成消费互联网领域火热的赛道,未来或将吸引更多品牌加入。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即时零售”近5年市场规模增速达到81%;预计在2025年,“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规模将突破万亿门槛,达到约1.2万亿元。
国家政策利好也在持续推出,7月12日,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等13部门近日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在张可兴看来,未来线下零售的发展空间,或更多演变成一种产品的展示,类似货仓或是前置仓,最后实现快递小哥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大厂围绕战略投资此前,以阿里、腾讯、字节、京东、百度、美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捕获了行业红利期。在经过高速发展后,将互联网平台经济推向高峰。而现在互联网经济已进入成熟阶段,行业供给和行业消费都会达到峰值。行业市场处于存量市场阶段,行业进入门槛提高,竞争进入白热化。
目前京东已先后孵化和拆分出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等,阿里则分别孵化投资支付宝、菜鸟网络、高德地图、恒生电子、阿里云、阿里健康等,成功走出一条多元化之路。虽然如此,这些被拆分出来的业务同样面临行业红利消失、流量枯竭和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在这个阶段,行业红利消失,单靠运营已经无力推动主营业务增长,大家纷纷在战略层面展开角逐,多元产品迭代、多元创业和多元并购。
在零售领域,京东不仅投资永辉超市,还投资了天天果园、钱大妈、兴盛优选等。2016年6月,京东还接受了沃尔玛的战略入股,占股5%,2017年,沃尔玛增持了京东股份至10%;而阿里也是如此,2015年宣布以283亿元入股苏宁,2016年控股银泰商场、投资三江购物和联华超市,2017年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还以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36.16% 股权,并于2020 年增资 280 亿港元。
在王赤坤看来,京东电商和超市之所以互补在于:一方面电商的物流不仅决定配送速度等客户体验上,还决定客户最终购买成本,物流的主动权最终决定电商和物流公司的市场主动权,为争夺市场主动权,各商家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提升物流配送体验+降低物流成本,利用大数据+分仓,提前配货备货,就近发货,快速高效,不但省时还能省钱。
另一方面,超市则拥有庞大的商场物业,这些商场物业位置好、有流量、面积大,电商收购超市顺势重新利用了庞大的商业物业,可以为京东电商提供导流和就近提货服务。
京东把自己现有的资源、流量、资金战略导入到所投所购超市,成人之美,这些被投被购生态链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向京东及生态链其他公司反哺资源、流量和资金,享人之美。
“互联网并购或投资,是紧密围绕战略卡位、流量导入、流量反哺、互为生态、业务互补等展开战略投资。” 王赤坤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