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DC漫画公司(以下简称“DC”)与漫威漫画公司(以下简称“漫威”)并称美国两大漫画巨头,各自手持多个IP,多年以来在漫画、影视领域中“相爱相杀”。2月20日,DC新片《雷霆沙赞:众神之怒》发布中国独家海报,内地定档于3月17日与北美同步上映。而作为“老冤家”的漫威,目前正凭借上映4天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登上一周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位置,累计票房破1.4亿元。与此同时,伴随电影市场的逐步复苏,更多进口片陆续定档,观众的观影选择也在不断变化,《海王》之后票房一再走低的DC和阔别内地三年的漫威,在今年走到了一个需要被更多市场认可的关键节点。
三部影片同场飙戏
【资料图】
2月20日,DC新片《雷霆沙赞:众神之怒》发布中国独家海报,为3月17日的上映推出首波宣传。公开资料显示,对比前作,《雷霆沙赞:众神之怒》故事线更加宏大,场面与特效也有显著升级,刘玉玲、海伦·米伦还将加盟出演反派。
而作为“老对手”,漫威则借着春节档的余温,率先排出旗下经典IP“黑豹”和“蚁人”,抢占中国市场。据灯塔专业版,《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内地上映4天,截至2月20日20时,累计到1.42亿元票房,成为一周内地票房榜TOP1。而上映14天的《黑豹:瓦坎达万岁》,累计票房1.02亿元,观影总人次超250万。
“从目前漫威电影的市场表现来看,尽管仍有忠实粉丝的撑腰,但随着国产电影质量的不断提升,类型的持续丰富,相比疫情前,诸如此类的超级英雄类影片,倘若没有特别吸引眼球的创新,市场表现和竞争力就会明显削弱。”影院负责人曾嘉指出。
“作为超级英雄的超级拥趸,粉上DC和漫威起初是因为蝙蝠侠、钢铁侠这些经典IP,如今新角色新IP不断登上影院和流媒体,从数量上能感觉到双方都在努力营业,但是剧情真的有些套路化了。”影迷粒粒如是说。
除了正在上映影片以外,1月末,DC公布下一阶段的10部电影、剧集项目,包括《权力战队》《蝙蝠侠:英勇与无畏》等;而漫威方面,自《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起将开启漫威宇宙第五阶段,《银河护卫队3》《惊奇队长2:惊奇联盟》《刀锋战士》将与观众见面。
默契押宝IP“新感觉”
据灯塔专业版,刚刚过去的春节档,以总票房67.66亿元,观影总人次1.29亿收官,让沉寂了三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升温。截至1月31日,2023年度总票房破100亿元,刷新了年度票房最快破百亿纪录。
影评人刘畅谈到,现阶段的票房表现让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中国票仓将继续成为国际大片厂商的必争之地。而漫威与DC紧随春节档上新的行动,也是期待能借势收获更多票房回报。
对于未来发展,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两大公司近期不约而同地发布了新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DC新任掌门人詹姆斯·古恩和彼得·萨夫兰公布,“未来的DC宇宙,会有一个年轻的超人”,这也明确了,新一批DC电影项目中的《超人:遗产》将由全新演员来诠释。DC宇宙的全新阶段将以“神与怪兽”(Gods&Monsters)为大主题,超人IP之外的作品将围绕蝙蝠侠、女超人等超级英雄展开。
漫威CEO凯文·费奇所公布的漫威电影宇宙未来三年的内容计划显示,《美国队长4:新世界秩序》定档2024年,将由安东尼·麦凯出任新美国队长,漫威宇宙的第五阶段将以2024年的《雷霆特工队》作为结尾,《神奇四侠》为第六阶段首部电影。
“DC和漫威双双押宝新演员来诠释老IP,其实是走了一步险棋。尽管由于剧情需要或主要演员的个人状况不得已面临换人,但经典角色需要熟悉的面孔来维持观众情怀,而新面孔如果处理好了能顺利转化成IP新感觉,处理不好则有观众脱粉的风险。”刘畅指出。
探索新渠道博弈升级
2018年《海王》拿下20亿元票房之后,DC所推新片无一能超越该成绩。尽管2022年DC通过经典IP“蝙蝠侠”收获了一波口碑好评,豆瓣评分7.2分,但票房表现方面《新蝙蝠侠》仅1.63亿元;而《神奇女侠1984》票房与口碑则皆不如映前预期,预计6.75亿-7.5亿元,但实际票房仅1.67亿元。
寻求荧幕成绩不得志的DC开始探索营收新主场。2022年,DC母公司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完成430亿美元并购,大力推进旗下流媒体平台发展。以近1亿的用户量叫板两大流媒体巨头:网飞、迪士尼+,而这两家公司的最新全球用户量分别为2.37亿、1.6亿。与此同时,“超人”“蝙蝠侠”等经典IP的多部影片自其他流媒体平台下架,转为华纳旗下流媒体独占。
而漫威方面则背靠迪士尼,借助其流媒体平台迪士尼+,在阔别中国影市的三年间持续探路线上。不久前,《黑豹:瓦坎达万岁》登上迪士尼流媒体平台迪士尼+,创造了漫威宇宙电影在该平台的观看纪录。
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地,北京商报记者联系DC与漫威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刘畅进一步指出,DC与漫威均以超级英雄为主题做IP研发,相同发展路径内竞争是难免的,但无论渠道如何升级迭代,内容生产总归是主要任务,市场格局的确定需要靠剧本和作品质量说话。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韩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