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进入中国市场的第 28 年,家乐福不仅收获了倒闭传闻,还有半年亏 4.7 亿、闭店 24 间的成绩单 [1][2]。
(资料图)
不知道家乐福是否会怀念十五年前的自己,彼时拥有 134 家门店、年销售额高达 338 亿元,沃尔玛和大润发都曾是手下败将 [3]。
如今,这份辉煌已经是陈年旧账。曾经的零售之王为何会出现这种困局?背后又折射出商超行业怎样的发展困境?
家乐福,从巅峰跌落都说成功不讲先来后到,但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五年间八个世界级商超巨头争先涌入中国大陆市场,谁先起跑谁就抢占先机。
家乐福显然赢在了起跑线上。1995 年,家乐福在北京创益家开设了第一家大型超市门店 [4]。那时,杀鱼的大润发还没进入内地市场,沃尔玛要到第二年才姗姗来迟。
家乐福赶上了第一波商超零售业的发展黄金期,用 1.4 万平方米的超大面积和低于市价的六、七千种商品抢下了传统百货的地盘 [4][5][6]。家乐福卖的洗涤剂总是便宜 2 - 6 毛,北京人爱的二锅头市价 5 元,它只卖 4.7 元 [5]。
1996 年,受银根紧缩的影响,大家勒紧了消费需求,中国百货店进入低谷。三年后,全国多达 62% 的大商场出现利润负增长,30% 甚至陷入了亏损 [7]。
百货店进入低谷期,家乐福却依旧高歌猛进,在全国 14 个城市开了 26 家分店 [4]。打铁要趁热,家乐福总部在 2001 年还曾表示“今后在华扩展业务的速度将保持在每年新开 10 家大型超市以上” [8]。
家乐福没有食言,未来十年它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每年有 4-5% 的销售额用于开张新店。2007 年,家乐福突破了一百家门店大关,门店数量多于沃尔玛,更远多于欧尚、乐购、麦德龙等 [9][10]。
到了 2008 年,家乐福已经成为外资商超零售企业 Top1,平均每家门店收入 2.52 亿元 [3]。据家乐福前任高管回忆,鼎盛时大部分门店销售额都能超三 亿,低于这个数的店长都不好意思去开业绩会 [11]。
但有时,路太顺并不是一件好事,风光期的家乐福做了不少昏头的决定。
一个是向供应商收取十多项高昂的进场费,又为了降低商品价格,让供应商压低 15% 的利润空间,激发了和供应商的矛盾 [12][13][14]。
另一个是采用年薪 25-30 万、便宜一半的新店长,同时回收店长部分促销、招聘的权限,导致不少成熟店长和采购总监选择离职 [15][16]。很多核心人才出走后,门店监管不善,出现了食品安全、价格欺诈的问题 [17][18]。名声不好听,消费者也渐渐不爱来了。
但与此同时,家乐福还在加快扩张,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内新开 23 家店,结果单店销售额没跟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3][11][19][20]。
此时的家乐福还立于外资零售的巅峰,它并不知道这一系列失误,将给对手带去多少可乘之机。
躺赢的日子,过去了零售业的竞争很激烈,在家乐福决策失误的这些日子,如狼似虎的对手们早已一拥而上。
2009 年,当时只有 121 家门店的大润发凭借 404 亿的销售成绩后来居上,门店虽然少,生意却更好 [20]。
和家乐福与供应商之间的不愉快相反,大润发很善于打理和供应商的关系,总部统一采购、产地直供,商品新鲜又划算 [18][21]。
沃尔玛则高瞻远瞩,2006 年起向二三线市场下沉,多开店 [17]。2012 年,沃尔玛无论在销售额还是门店上都全面赶超家乐福 [22]。
此时家乐福很烦恼,对手们的销售额在四年间翻了一番,自己却陷入了瓶颈期。
干掉你的,不仅可能是你的对手,还可能会是来自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彼时,零售业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电商。2011 年,光棍节正式变成“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掀起线上消费狂欢 [23]。
很多商超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的结合,比如沃尔玛在 2010 年就进军电商 [24]。大润发也在 2013 年开始筹备自己的电商平台,如今线上业务营收已经超过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25][26]。
相较之下,家乐福法国高层却在十字路口走错了路——决定暂缓线上渠道的开启 [27]。
2015 年,中国大卖场业态首次出现“负增长”,电商对零售额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28]。直到这时,家乐福才后知后觉开始试水 O2O 业务,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29]。
再加上供应商断货、采购人员贪腐等内忧,家乐福中国的经营状况一落千丈,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亏掉了 10.99 亿和 5.78 亿 [14][30][31]。截至 2018 年底,家乐福中国资产总价值为 115 亿元,负债却高达 138 亿元,已经是资不抵债的状态 [31]。
很多人猜测家乐福会出售业务以减小损失,因为不仅在中国发展不顺,家乐福在全球多地都遭遇了滑铁卢,2010 年以来至少退出了 13 个国家。
在退出中国市场前,家乐福“卖身”的消息频频传出,先是和腾讯达成了合作,又接受了永辉的潜在投资 [32]。没想到“暧昧”了两年,最终接手的是苏宁易购。
2019 年,苏宁易购花 48 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 80% 的股份,家乐福集团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春风得意地来,灰溜溜地败走 [31]。
受困的,不止家乐福在新东家苏宁易购看来,家乐福中国拥有 6 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 51 个城市的供应链及仓储体系,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而苏宁易购本就是互联网的老玩家,缺的是线上线下的融合 [33]。
很快,苏宁易购对家乐福进行了改革,线上商城不断升级,接入苏宁支付系统 [34][35]。
这一回,没有高层再敢预言电商不足为虑,因为大卖场才是真正的夕阳产业 [36]。根据尼尔森的报告,2022 年线下实体零售在零售业务中的占比为 60%,其中只有 23% 的实体零售业务还在坚守传统渠道 [37]。
零售新业态也层出不穷,竞争对手们已经在「仓储会员超市」赛道里厮杀了 [36]。毕竟零售越来越难做,但中国的中产规模却是越来越大,仓储会员超市的行业规模在 2021 年已经突破 300 亿元 [38]。
在这一赛道深耕最久、并且验证过这条路可行的便是山姆。虽然沃尔玛中国从未披露山姆的具体业绩,但是双位数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显然让高层很满意,特意表扬山姆在中国的业绩增长强劲 [39]。
山姆的成功让不少人盯上了赚中产的钱,盒马、永辉、华联、fudi 纷纷加入了这一场混战 [40]。家乐福也坐不住了,2021 年筹备出第一家门店,还计划 3 年内将 200 家大卖场中的 100 家全面升级改造为会员店 [41]。
只不过,这条路没有家乐福想的那么好走。开业第一天就遇到个下马威,家乐福联同盒马指责竞争对手对供应商施压,要求供应商买光家乐福会员店里由其供应的商品,让会员有钱也没处花 [42]。
内部加外部的因素,让家乐福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仅 2021 年,家乐福就巨亏了 33.37 个亿 [43]。
若放眼整个行业,家乐福的冷遇并非个例。欧尚被大润发收购,韩国的乐天玛特把华北门店卖给了物美商业,泰国的卜蜂莲花一直表现平平,亏损多年后从香港退市 [44][45][46]。
对于传统商超来说,倒闭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据壹览商业的不完全统计,2022 年,将近 7000 家实体门店倒闭,至少有 1138 家来自商超行业 [47]。
就连血厚的大型上市超市企业也陷入了边开边关的循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9 家上市企业新开的主要是便利店,超市门店净减少 22 个 [48]。
有人会把传统商超的困境归咎于疫情,2020 年,超市的可比门店同比销售增长率还有 2-3%,2021 年直接转向负数 [48]。
不过,这个锅也不能全让疫情背,连锁超市行业的线下日均成交单数和来客数早就有所下滑 [49]。在疫情来袭之前,大家就已经没那么爱逛传统商超了。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前有虎后有狼”的何止家乐福一家。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商超站在“To be, or not to be”的十字路口,面临“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尴尬局面,而走到最后的不知道能有几何。
参考资料:
[1] 邵冰燕. (2023). 家乐福否认“即将倒闭”: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供应链正有序优化中. 澎湃新闻. Retrieved 9 January 2023 from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487223.[2]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3]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09). 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4] 李颖. (2001). 零售业的革命. 廉政瞭望, (7), 36-37.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