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女综艺值得五星,希望以后多拍一点全女生的综艺”、“是女生就给我打五星,让男宝破防吧”……《女子推理社》上线一周,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涌现了大量诸如此类的声音。
“她综艺”不是新鲜名词,但“全女综”在推理题材上的探索仍然让市场为之兴奋。我们肯定创作上的突破,但并不认可这样的“盲目推崇”:从首期来看,节目有其可看性,比如对职场现实的映射、女性嘉宾表现亮眼,但同样有节奏较慢、剧本相对简单、后采破坏沉浸感等问题。
(资料图)
广义上的“她综艺”,往往包含了两个部分:一类是以女性为综艺主体,在不同的社会身份、题材类型里进行挖掘;另一种则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做女性用户爱看的综艺。以《女子推理社》为切口,我们想要探讨的其实是第一类综艺,也就是女性群像综艺。
这也是今年平台押注的一大题材类型。《女子推理社》之外,据不完全统计,仅Q2在播和待播的女性群像综艺还包含了《展开说说》《乘风2023》《漂亮的战斗》《花花嘻游记》《团结的力量》《求职高手女性职场季》等,其中不乏一些嘉宾阵容亮眼、题材有新意的平台头部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平台为何押注女性群像综艺?曾经催生了最多爆款的女性群像综艺,发展到如今有哪些隐忧?观众喜欢怎样的女性群像综艺?我们不妨一一道来。
女综全景:从“爆款制造机”到“泯然众人”理智说来,女性群像综艺曾是国综史上诞生过最多爆款的类型之一。
比如《超级女声》开国产选秀之先潮,也是女性群像综艺的开端;网综选秀时代的《青春有你》《创造营》,也都推出过女生季且市场表现极佳,虞书欣、杨超越、王菊等目前仍活跃在影视市场中;再到《乘风破浪》以一己之力掀起“姐学”狂潮。
不止是选秀。被网友奉为女性群像综艺天花板的《偶像来了》,是一档生活体验类节目。曾经的萌娃综艺时代,《妈妈是超人》也曾撬动了无数话题和关注。也有口碑代表作,“浪姐团综”《乐队的海边》豆瓣评分9.2,也是一档集音乐与餐厅经营于一体的慢综艺。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各大平台卫视不断在女性群像综艺上发力了。更宏观的,据艺恩数据报告显示,女性用户在“女性向”综艺中的占比高达87%,在这个“得女性用户者得天下”的时代,女性综艺基本盘稳定。同时相比男性,女性议题往往更容易撬动更广泛大众的讨论热情,杠杆效应加倍。
但是,爆款绝不是女性群像综艺的全部真相。选秀与女性天然有着超高契合度,也缔造了一次次的全民追综热潮,但有着 “选秀代餐”之称的《了不起舞社》《舞蹈生》等,聚焦女性舞者颇具创意,但市场表现却称不上“爆款”。《了不起舞社》在这一季也弱化了女性概念,转而主打明星带队和厂牌竞技。
大量玩起了“女性+”的综艺,也在播出期间湮没于互联网。如多个平台卫视押注的“姐妹系列”,《姐姐妹妹的武馆》《姐妹们的茶话会》《姐妹俱乐部》《姐姐的京剧团》《小姐姐的花店》等,看似噱头十足但观众买单率有限。
尤其是这两年来,扎堆的女性群像综艺上线,但能够被市场所广泛关注的却寥寥无几。甚至于市场排头兵“浪姐”系列,也在第一季的爆炸效应后在第二季不可避免出现影响力下滑,直到第三季的王心凌效应才得以翻盘。
一轮轮的话题、情感收割,再心思细腻的观众也在逐渐麻木,而女性群像综艺也在逐渐从曾经的“爆款制造机”走向“泯然众人”。更多的新播综艺,也像一簇烟火,热度制高点往往停留在了开播的那一下,然后快速沉寂。
女性群像综艺,为何不香了?当下综艺市场,对女性群体的挖掘越来越多元,视角也愈发细腻和新颖,构成了一副社会面极为宏大的女性群像全景图。而我们不妨以做梳理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市场对女性群像的挖掘,大致有三种路径:其一,在人群属性上持续拓展,深挖女性的情感世界。比如萌娃综艺时期的《妈妈是超人》,职场妈妈主题的《上班啦妈妈》,完成时尚与银发群体碰撞的《妈妈,你真好看》,瞄准女性友谊的《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聚焦熟龄女性情感的《怦然再心动》等。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感综艺,在这里的确贡献了女性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样本,成为了女性多元化表达的缩影。只是随着创作者把女性的不同身份搬上荧幕,市场的反馈却从最初的话题共鸣,发展到之后的同质化严重,看似话题噱头十足但缺少新鲜感。
其二,以更多在综艺场上验证的热门题材承载女性群像和价值态度。这种开发模式的确丰富了女性群像综艺,成为当下的一种新主流。只是也要注意,市场更多是将女性群体简单嫁接到成熟品类中,快速收割题材热度。“降级版”的类型综艺自然无法令观众满意,甚至各有各的问题。
优酷的《我是女演员》是演技综艺的“衍生品”,最终在争议中一季而终。《女子推理社》是推理爱好者期待已久的“全女本”,但是探案剧本略显简单、弹幕上不乏一眼“看穿”真相的观众,让其恐难成下一个“明侦”。在《脱口秀大会3》《这就是街舞》后,市场也推出了女性脱口秀、街舞综艺,只是市场效果有限。
当然也有表现较好的节目。《乐队的海边》虽然被网友视为乐队版的“中餐厅”,但口碑爆棚更甚于《中餐厅》,只是出圈之路仍待继续努力。女性群像与成熟题材类型的碰撞,本是一场“1+1>2”的融合,但缺乏对女性群体的精准洞察、难以跳出类型综艺的成熟框架,也成了这类综艺最大的问题。
其三,是另辟蹊径的创新,以新概念、新内核撬动市场。“浪姐”的乘风而起,最初吸引人的就是它敢于第一个将“姐学”搬上综艺舞台,30+女性在这里被正视。但更多的,是一些打着新鲜概念最终只能隔靴搔痒的节目,比如各种姐姐妹妹傻傻分不清楚、换汤不换药的“女性+”综艺,也在消耗类型综艺的好感度。
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即严肃议题与娱乐效应间的难以两全。比如极具现实意义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无法获得更广泛大众的关注,高度依赖话题、金句效应的情感综艺更容易被看见,但又快速在争议中被抛弃。长此以往,话题效应也成了女性群像综艺最难以揭掉的标签。
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虽然庞大的基本盘决定了女性群像综艺不会彻底出现“无人问津”的冷淡局面,但同质化严重、创新度低、话题效应等问题,也让观众热情消退。未来只有转换思路和视角,才能寻求更多创作上的可能性和纵深性。
走过了“舒适区”,2023女性群像综艺待如何?今年是女性群像综艺有所创新的一年。相比恋综赛道在Q2的“保守”,其他赛道的女性群像综艺正在快速布局:《展开说说》应网友所请,聚集了四位“敢说”女性;《女子推理社》联动芒果诸多综艺进行的宣发预热可谓声势浩大,不过最终还依赖于节目品质本身。
《漂亮的战斗》《花花嘻游记》将全女阵容搬到户外,虽然这一贯是男性更占优势的类型和战场,目前前者已经官宣了张雨绮、孟子义、杨超越、王濛等嘉宾;后者的拟邀嘉宾包括了白鹿、虞书欣等炙手可热的影视小花。其他还有《团结的力量》,同样听起来颇为“硬核”。
再谈招商问题,女性群像综艺一贯是招商的宠儿。这两年综艺招商毋庸赘述,但女性综艺稳定的市场基本盘和女性对品牌消费独特的带动能力,决定了其表现不会太差。有数据显示,2022年TOP10“她综艺”合作品牌同比上涨55%。即使是被市场低估的女性情感访谈类节目,商业价值同样是高于行业基准值的。
更直观的,去年的《乘风破浪》合作品牌数达到12个,女性访谈节目《你好大女生》合作品牌数达到了8个。不过到今年,《展开说说》和《女子推理社》分别只有3个和2个品牌合作,当然不排除品牌继续加码的可能性。
而回归市场,观众到底想看什么样的女性群像综艺?透过市场舆论和影视风向,能够看到一些关键词:一方面,议题挖掘。女性情感被挖掘至今,靠噱头或是隔靴搔痒已然不可行,以更新颖的人物关系去挖掘更深层次、更直切时下观众痛点的问题才是关键。前两年的熟龄女性便不失为一次破局之举。
社会议题同样需要多元化挖掘。职场话题今年的热门议题,《女子推理社》不同于其他推理综艺的最重要之处,还在于其将破案环境放置在了更具真实感的职场环境中,直播、医美、面试场景、整顿职场等话题快速戳中了大众的心。
另一方面,以更极致的创新去挖掘女性群体身上的综艺感和综艺关系。女性群像综艺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出选秀和情感的“舒适区”,打破将成熟的综艺框架不断复制粘贴到女性群体中的创作捷径,在更广阔的赛道挖掘更多的可能性,打破观众对女性群像综艺的审美疲劳、真正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制作观念上的转变同样至关重要。即使是火爆如《乘风破浪》、曾经的《创造营》《青春有你》,在女性群像的剪辑上也难免扯头花、勾心斗角的引导走向,但若回归市场大众真正想看的,却是女性互助、“一群漂漂亮亮可可爱爱的女生一起快乐玩耍”。观念不转变,离观众永远有距离。
要么从女性群体本身出发,要么做综艺创新下的女性表达,但归根结底都要求更极致、更具新意、更高度融合的女性综艺。2023年了,女性群像综艺是时候走出舒适区了,而我们也拭目以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