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环球新视野】重塑企业神经系统,中国ERP换新天

时间:2023-05-05 19:58:45       来源:钛媒体

MetaERP横空出世的消息让人们目光重新聚集在ERP上,这一堪称企业神经的重要管理系统,在国产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

历史潮水的涌动,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


(资料图片)

1992年,第一次去美国访问的任正非,回来后感触颇多,他两年后发布的《赴美考察散记》中重点指出管理的重要性,这为之后重金引入IBM管理培训与体系咨询打下基础。

1993年,孤注一掷辞职并砸下全部身家创业的金蝶创始人徐少春,拿到了创业过程中最让他兴奋的一份文件,他研发的“爱普财务软件”通过了深圳市财政局的评审,成为深圳市推广会计电算化的国产替代推荐软件,打破了深圳外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1994年,已经在财务软件领域摸爬滚打六年的用友创始人王文京,特意去了美国微软总部参观。在感慨微软的规模和树立雄心的同时,由于用友已经是当时国内财务软件“一哥”,王文京不出意外在考察后接到了微软意图收购的询价电话。

在这个时间点,王文京拒绝了微软的收购,开始筹备用友ERP的研发。而徐少春则是在两年后带领金蝶向ERP领域转型。

与此同时,华为引入了ERP系统并很快产生了效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重视ERP软件,而部署ERP软件带来的收益又推动这个市场快速发展。

然而,当时中国基础软件几乎都来自国外厂商——ERP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更早、更成熟, 国外ERP厂商的能力、经验和技术也最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ERP市场一直是外国厂商“唱主角”。但随着中国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包括金蝶、用友、中软在内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5年之后逐渐形成了国产ERP不断崛起的局面。

如今,中国企业开启了新一轮向数智化管理形态的转型,国产ERP也正在随着数智化转型中的企业一起不断升级,而MetaERP横空出世更是让这一进程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从深度使用国外ERP系统二十余年,到联合一众伙伴全自研推出MetaERP,这一被称之为“有史以来牵涉面最广、复杂性最高的项目”是华为遭遇断供停服后不得不突破而为之,但与此同时,通过无缝切换的成果,华为和一众合作伙伴也向整个市场展现出了国产ERP软件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为什么要做全国产ERP

实际上,MetaERP只是中国ERP企业追寻全面国产化的一个代表。近十年中国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越来越多关于中国企业在管理中的需求被提出来,也间接影响着ERP软件市场的发展趋势。

所谓ERP管理软件,就是以管理会计的功能为核心,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的软件系统。这个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软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应用系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闯市场,在国内超乎想象的数字化普及率以及数字化引发的管理、产品等方面的大变革背景下,中国企业迅速赶上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随之而来,企业对业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都较之前更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企业对ERP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老的ERP系统也面临新的升级——作为企业管理核心,ERP系统也需要逐渐向数字化和平台化转型,成为企业在数智管理中最重要的需求,这将是软件行业的一场革命,也是现在国产ERP企业努力的方向。

过去,所有的中国ERP企业,为了尽快进入市场,同时也为了客户能快速部署,都应用的是海外大型ERP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同时也应用了很多海外的技术和数据库底层。

但到了新的时期,尤其是数据的集成化和统一调取数据安全,成为各家企业关注的焦点。加之企业家开始希望能打通所有片段化管理系统,将数据在一个平台运转和调动起来,这需要提供ERP系统的厂商有强大的数据整合与管理能力,倒逼中国的ERP企业开始思考底层技术和标准的问题。

企业需要能照顾他们市场使用习惯,并能在底层打通现在已经采用了各个分支领域所用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和业务。很多企业老板希望的是业务流和数据流在一个管理平台上打通和流动,这样老板和管理团队能通过最小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让企业的业务更上一个台阶。

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也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及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他们对于将自身的机密存储在海外服务器上心有余悸,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重点。

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ERP才能成为企业家管理企业真正的数据中枢和信息化大脑。因此,国产ERP背负了更大的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历经两年研发推出的MetaERP,其实是在外界压力下中国ERP企业研发能力的一次集中释放,而研发过程对整个行业的全国产化都有积极意义。

越压越突破的华为

2019年5月16日,美国把华为放入实体清单后,ERP软件供应商在几天内就通知对华为断供停服。

当时华为用旧有ERP系统已经二十余年,并在后期成为旧有ERP软件公司海外最重要的客户,期间也根据自身的需求历经几次迭代,逐渐让旧有的ERP系统符合了华为全球公司管理的需求。

从历史上看旧有ERP系统历经了IPD、ISC、IFS等多次业务变革,固化了支撑华为公司业务屡创新高的管理经验,支撑了华为集团多业态、全球化的业务场景,覆盖了全球170+国家、250+法人,日均销售订单行76万,应付开票行21万,会计分录行1500万的海量作业交易量。

某种程度上华为后期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全世界快速的拓展市场,跟这一套强大的ERP管理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套系统不是没有问题的。

在当前企业管理软件越来越智能化,数据流通越来越跨平台能力凸显的背景下,旧有ERP灵活性差、对业务需求响应慢、不够智能的局限性同样也为华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制约。

但在当下这种局面,华为的业务已经离不开整个ERP系统。旧有ERP公司断供之后,虽然之前系统的使用暂时不受影响,但随着信息化的升级,华为面临着系统无法使用,甚至后续货物都无法发出的窘境。

正因此,收到旧有ERP公司的通知之后,一致认为自研ERP系统是突破的唯一道路。因为只有通过自研ERP,华为才能解决整个公司发展的安全性,并提升ERP系统对公司数字化的促进作用和效率。

然而,旧有ERP系统并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华为相关研发团队一上手,就发现了三个最大的问题。

首先,建立新系统就必须重新构建和配置全球信息化软硬件。华为在全球各个分公司,包括总公司的整套IT的架构,都建立在旧有ERP系统之上,而想更换整个系统,相应的硬件软件都必须进行同步调整。据统计,旧有ERP系统与外围系统集成点超过3950个,数据集成点上万个。新系统的研发,不光要考虑到华为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在与数据和硬件系统之间达到取舍和平衡。

其次,管理经验如何继承。华为已经把自己二十多年对于管理体系的考虑和经验,都固化到原有的ERP系统之中。这些流程经验教训如何应用到新的系统中,并让所有管理者能快速切换、无缝衔接,就成为研发团队的难点。

最后,多个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华为的业务是高集成性、高并发性的状态。同一场景交易性能,原数据库的高并发、高性能、高可靠的优势能力,在新的系统中如何能实现并进一步优化,是摆到研发团队眼前最难啃的一个骨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研发团队和华为的管理层经过多次研讨,对接下来华为自研ERP系统逐渐明晰了思想,确立了方向。

首先是云化和服务化。

因为研发团队发现,在云化ERP下,华为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不仅可实现全球化云部署,而且可根据业务量的波峰波谷适配所需云资源体量。同时,可根据业务发展的要求,按需订阅服务。这大大解决了部门之间的差异和相应业务差异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从系统到数据、再到硬件的灵活和多样适应性。

其次是ERP系统的组件化。

这意味着新系统将支持服务的灵活编排组合,适配企业差异化场景。比如生产制造部门重精益生产、成本管控,而销售贸易型部门重销售管理、库存管理,企业业务范围不同,则对客户、供应商、销售订单、生产工单等核心业务对象的管理需求差异是很大的,所以将核心业务对象作为元数据标准化管理,各个部门或者分公司可按需组合、拼装成自己所需的业务解决方案。

最后是实时智能。

因为AI技术的发展,不仅支持在单点功能、单个场景实现业务风险在线监控,比如应付款的重复支付检查、预警;也可以支持对集团企业级、产业级的资源计划实现资源精准调度,支持业务CXO即时掌控经营动态、在线指挥、科学决策。

在整个过程中,华为通过解耦重新定义了ERP边界和功能,并通过“绿地计划”打扫外围各业务应用系统,减少1000+个逻辑集成点,去除ERP客制化代码320万行,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可插拔;识别核心业务流,以“业务流”为基础解耦,保证业务财务一体化设计,从而实现主干贯通、业财一致。

这三个对新系统发展方向的判断,也凝结着对ERP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理解。也正因此,新的ERP系统起名MetaERP,希望从数据元的角度,来推动整个ERP行业,实现一个低代码到无代码的进化。

重塑企业神经系统

当下,新一代的ICT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这六大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的商业创新。不论是ERP还是其他企业管理软件,推动企业的数智化都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指引,以企业的经营发展价值为目标。企业数智化是途径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企业产出价值。

基于企业需求应用管理软件,MetaERP也是这样的思路,这是第一个完全由企业自身需求出发搭建的ERP系统,是最贴近华为数智化转型需求的系统。

作为具备长期研发能力积累的信息化企业,华为在ERP的使用上也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想法。从1996年上马ERP软件系统以来,华为引入了国外ERP软件并将其功能和开发能力用到极限,帮助华为实现了高度信息化和集成的内部管理。

这也是过去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常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利用好先进经验和先进产品,搭建属于自己能100%发挥管理能力和产能的系统,是所有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然而,外力压迫下华为不得不自行研发,并更换整个系统。当然即使没有外力,华为也会在几年内产生更换系统的冲动。因为老系统内部很多的管道和数据通路是临时搭建,有些问题隐含,已经拖累了华为内部管理的效率。

成功研发并成功切换新系统之后,由于ERP系统一个是基于欧拉等自身研发的底层,因此全栈自主化,具有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另外,整个系统对华为以往的IT系统进行了优化,具有适配华为未来发展的数字化能力;同时,华为积累了ERP业务无感切换的经验和相关的数据工具链,为将来服务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采用云原生架构,可以用好算力,实现全球快速部署,自动适配业务流量变化,轻松应对千万级流量洪峰;而采用元数据多租架构,将业务对象、实体、逻辑等元数据资产标准化,租户可灵活编排,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同时,采用实时智能技术用好数据,如通过预置多个AI模型,实现风控、经营决策科学高效;采用完全自主的GaussDB,会计分录峰值处理3000万笔/天,从30分钟延时改进到实时处理;落实公司可信变革,让系统更加安全可控,让数据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高效使用。

关键,华为还为这样的迁移打造了完善的工具链。因为在华为这样复杂场景下,要做到切换ERP系统业务无感、数据不乱,相当于飞机在飞行中换“发动机”,其难度可想而知。华为的整套工具,在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数据迁移工具,35小时完成高度关联的3200亿行数据搬迁验证,利用周末时间完成ERP搬迁,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目前,MetaERP已经覆盖了华为集团、销服类、制造类等几类公司,覆盖了100%的业务场景和80%的业务量,经历了月结、季结和年结的考验,年报及时准确发布的同时,实现了零故障、零延时、零调账。

对此,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部总裁陶景文表示:“面对包含ERP在内等企业作业和管理核心系统的断供停服,我们不仅能造得出来,还换得了,用得好,现在终于可以宣布,我们已经突破了封锁,我们活了下来!”

华为突破封锁背后是用友、金蝶、奇安信、天喻、金山、永洪、元年等中国企业服务软件企业共同助力的结果。陶景文在表彰会现场也对所有的合作伙伴表示了感谢,希望大家一起打造企业核心商业系统的“中国砖”。

近年来,美国举国家之力不断向华为施加一波接一波的巨大压力,试图通过断供将华为扼杀。

然而,华为突破封锁这三年用事实告诉世界:打压华为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激发华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MetaERP是一枚胜利的勋章,也为中国ERP产业掀开了新的一页,在华为和中国软件全产业链共同努力下,为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增添了一层自主的保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