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里的新架构,变成了「1+6+N」后,很多人的心都是悬着的。然后,这几天公布的管理层传承计划,算是让靴子落了地。
(资料图)
怎么看这件事呢,我最近读了学者李硕的《孔子大历史》和《翦商》,这两本书基本把这件事儿说明白了。
阿里变阵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行业和企业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必须做的选择,它和任何个人的品质和能力,都关系不大,更不是宫斗。
基本上从夏商周往后,华夏体制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
首先,很明确的要尊奉一个天子,这是正朔,也就是“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的统治,代表国家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阿里巴巴的集团董事局,就是阿里巴巴这个王朝的正朔。
在天子之下,是贵族。
要记住的是,贵族也分大贵族和小贵族。
大贵族大多是和王室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
它们有自己的封国,有很大的权利,在自己的地盘里就是天。它们的存在价值,一个是替国家守边,另一个主要是作为一股力量参与整个王朝的微妙的政治平衡,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拥有很高的话语权。
阿里云、淘宝天猫、本地生活、国际化、菜鸟和大文娱,就是阿里这个王朝的大贵族、大封邑。
除了大贵族还有小贵族,小贵族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破败的大族中分流出来的,另一部分可能是由于立下战功而拔升到贵族地位的“新贵”。
而贵族们的地位和待遇,是能够参与最高级别的国家活动,《左传·成公十三年》说的很清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也就说说,贵族资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祀”,也就是参与祭祀。古人把这个看的很重要,因为只有供奉同一个祖先,才能保证血脉的传承和家族文化的传承的高度可延续性。
没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追求三观一致、大搞企业价值观建设,你可以理解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宗奉和守候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说“阿里味”之类的,在越大的贵族(业务集群里)就越浓。
另一个重要的活动是“戎”,也就是打仗、出征。
在那个时代,打仗才是贵族的天然义务(而非平民的义务)。所以你去看这段时间的历史,真正的贵族打仗,都是冲在前面的,所以战死率很高。这样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离炮火最近的人”,也是真正会打仗的人。
其实,国外的贵族也差不多是干这个的,优先服务于国家的军事行动。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贵族集团越大、延续时间越长,就越文官化、奢靡化。战争基因在血液中就越来越单薄,贵族带头打仗的事就没有或越来越少了,为了维护他们的舒适区,有能力的新人又很难有机会冒头。
所以理解这一点,对我们理解阿里的变化很重要——正是因为旧的结构、传承方式等等,已经影响到了各条业务线的战斗力和创新力,那就必须变法。那么怎么变呢?
我可以先抛一个观点,我是从很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评估阿里发生的变化的。就是说,从全局视野看,我认为阿里现在发生这样的组织变化,基本是正向的,也就是“顺着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前进”。
接下来是怎么变,干货来了。
首先,先说6个大贵族分封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分封的目的,此前,是为了更有效控制疆域。
在古代,是由于交通、通讯的效率低下(比如从首都到封地送一封信可能要一两个月),所以天子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其实很难获得中心化决策应该得到的决策与依据,也很难实现实时的指挥调度,所以分封就是一个扩张期有效的必然做法。
尽管这一定是以削弱中心的控制力度而为前提的。
阿里这次的一分为六,本质上也是如此。是因为老的这个架构已经严重不适合现在了。
我很早就说过,随着整个阿里业务中非电商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就越来越难胜任复杂的、实时的管理,它对于整个集团体系内的所有机构的控制和调动,都可能因为复杂的架构和耗时过久,而越来越不胜任。
所以阿里做对了什么呢?就是干脆分、彻底分、去中心化,让做具体业务的做具体的决定。当然,它们还是要“纳税”,这个“纳税”就是一起给集团的财报做贡献。
但这也不一定是一个长局,未来可能分封的更彻底,每个业务都有独立上市的机会。
其次,这次变革,彻底的改变了阿里最核心的一批高管的人生轨迹。
以前,包括我在内,都喜欢猜谁是阿里的下一代最高负责人,包括猜俞永福会如何上位,蒋凡会怎么逆袭……等等等等。
说句实话,我也有些独特的信源,证明部分大贵族对”那个位置“还是很有兴趣的。
但是这次一道惊雷闪过后,格局全变了。阿里巴巴的”正朔“虽然还在,但已经像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那样,”虚君“化了,所以这个位置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坏的一面是,这可能伤及了某些人的内驱力,因为没机会琢磨那个位置了;好的一面是,没了念想,反而可以安心做业务了,只有把业务做到最好,才有可能拥抱下一次变革。
我的感受就是企业不可能没有一个真正的话事人,所以,也许三五年,这个架构还会变。
所以,阿里要考虑的是,最大的那根胡萝卜没有了,还怎么吸引这帮老贵族去拼命呢?
最后,承压最大的,是那些小贵族,特别是那些为了打仗而存在的小贵族。但他们同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期。
在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互联网巨头都相信一个原则,就是赢家通吃原则,也就是任何战线都要参与进去,任何风口都要布局,任何可能性都要试一试。
比如,阿里做职场社交的时候是真的想到今天云钉一体的价值么?其实未必是,它只是遵从一个原则——对方最强的地方,我们也要重兵把守。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用很大的力气做社交、做大文娱;可以看到腾讯花了很大的力气做电商和搜索……这本不是他们的所长,但在前面说的这个逻辑下,没有人愿意不战而降,没有人敢说“这个山头我们不打了”。
那时候的互联网大佬们有比现在充裕的多得多的资源,互联网上还有大片没有耕作的土地……所以,“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为啥不都试一试呢?
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小贵族,他们聚集在每个新冒出来的风口上,为了打仗而打仗。
其中,大概率的是仗可能被打败了,因为并没有意义上的业务协同,也不是真的内行。
很多大集团里的业务人员都告诉我,自家的业务去申请一个超级资源位(比如支付宝或微信上的某个黄金位置)甚至比企业在外部投的业务更难获得,因为两者虽然看似血缘相近,但彼此没有任何利益交集,而投的外部项目反而有财务意义上的交集。
但这在当年不要紧,因为总有集团源源不断的输血……所以这些年我们薅到的那些羊毛、获得的那些不可思议的补贴,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在总是打仗的年月里,大家拼命暴兵。所以,在那些年,业务负责人总觉得自己将来能升合伙人、业务骨干总能相信自己还得起高昂的房价……但是现在,互联网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大家对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已经很清楚了。
所以这可能带来几个方面的后果。
第一,是为面子和幻想而打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为利益才打仗变成现实。
所以,我们会发现BAT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少(除了在有交集的领域,比如云计算),同类企业才会打仗(比如阿里和拼多多、抖音的电商业务)。
这会减少一部分零和博弈和无谓的耗损,总体来看不是坏事。
第二,大贵族要越来越为自己的生存担心了。
以前,大贵族没有分封,是母体的一部分,所以“与国同休”的勋戚心态很严重,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去竞争。现在这不可能了。
所以,未来一定会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也一定有业务会“亡国灭种”。比如阿里分出的六个集团,大概能够3-4个活下去就很好了。
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解构了“大者恒大”,消解了部分管理者虚假的安全感,把竞争机会重新还给了一些规模小一点的生力军。
互联网江湖一潭静水似的局面,将被再度打破。
第三,小贵族的破产将越来越成为大概率事件。
我们前面说的,大量的小贵族(中小规模的业务)的存在就是为了打仗而打仗,但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仗打了,还以战时标准给发工资和补贴给他们,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但总要给人家一个自救的机会,所以就让它们和大贵族(六大集团)不要那么快的脱钩,但最终目的,还是鼓励靠真本事去恰饭。
这样做的坏处是,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很多员工“被毕业”;好处是,一批只会吃闲饭、搞对上管理的人混不下去了。
另一批不想吃闲饭的,就会玩命的搏一搏……毕竟大家还是一个体系的,能拉就拉一把,所以这些小业务中,也一定会长出新的“六大”。
通过王朝与诸侯、诸侯与小贵族之间的解耦,阿里希望达到的目的是,缩短决策链路,让业务主体靠自己的真本事去生存下来,尽管这个过程是残酷甚至是残忍的。
但总比所有人都躲在一艘大船上被团灭要好吧。
第四,随着大批小贵族的破产,和一些看似被巨头把持,但实际没有作出什么价值增量的业务来说。现在人力(没落的、但有战争经验的小贵族)和机会(那些被作垮的业务)都会被释放出来,我们已经有些僵化的互联网江湖,将获得一定的增量和活力。
第五,权利的去中心化过程已经不可逆。
老逍作为一个战功赫赫的管理者变成阿里的“末代皇帝”,其实对他个人和公司都不见得是坏事。
一方面,前面说了这么多的意思就是,集团的中心化价值已经不大了。新上任的两位资深高端定盘星,更多是作为“虚君”意义上的存在。这和周朝后期的政治格局非常的像,周天子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精神领袖而存在。
另一方面,这么紧迫的进行组织改革,说明马云对集团所处的危急存亡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在这种时候去让老逍一个人背负集团的发展,是不现实也非最优解的,所以他现在可以专心做好阿里云的价值,这可能比他充当一个名义上的大家长更为重要。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还会看到类似的戏码,在各大超级互联网集团中不断的以各种形式上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