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知名茶饮连锁品牌CoCo都可近日宣布,2月1日起,全国有咖啡的门店现磨美式降价至3.9元,生椰拿铁降价至8.9元。据了解,在CoCo的原菜单中,美式12元/杯,生椰拿铁17元/杯(不同层级市场价格略有差异)——估算之下,这次降价的最高降幅接近70%。
事实上,CoCo在业内是较早布局咖啡领域的茶饮品牌,先后推出珍珠拿铁、棉花糖奶盖咖啡、水果咖啡等产品。遗憾的是,进军咖啡行业对一个茶饮品牌来说并非易事;在过去咖啡赛道最火热的几年间,CoCo旗下该业务板块的声量却并不大。
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国内咖啡市场中许多新力量正在悄悄崛起,以四、五元,甚至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目前低价咖啡市场还不算拥挤,伴随着新风口的到来,CoCo咖啡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放眼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当下,低价是否能够为咖啡行业带来良性成长,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集体涨价,到不得已降价新式茶饮降价风吹到咖啡行业。在喜茶、奈雪的茶等高端茶饮品牌先后降价之后,不断涨价的咖啡终于难顶压力,选择降价求生。这或许意味着继茶饮界后,咖啡行业新一轮的“内卷”已经到来。
实际上,咖啡茶饮市场的价格上调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了。彼时,有消费者反应,茶百道、coco都可、古茗、一点点等连锁奶茶品牌偷偷上调了价格;而后,在2021年底,星巴克也针对部分餐品价格进行了上调。进入2022年,茶颜悦色、星巴克、瑞幸等品牌继续先后官宣调价,就连冲泡奶茶龙头香飘飘也出具了涨价公告。
一时之间,涨价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据了解,对于咖啡品牌来说,涨价的首要原因便是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从去年开始,作为全球主要咖啡豆产地的巴西、埃塞俄比亚接连遭受了天灾、战火的洗礼,咖啡产量大幅减少,咖啡的购买成本增加,咖啡品牌为了保证自身的利润率从而选择涨价。
其次,人工成本增加也是涨价的隐形原因。近年来,竞争加剧的“副作用”是人力成本上升。制作一杯精品咖啡,除了咖啡豆会影响口感以外,咖啡师的技术也对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一些精品咖啡品牌为了吸纳人才,为新人星级咖啡师开出的月薪已接近6000元。
市场大环境如此,不少咖啡品牌也纷纷选择为员工提薪,星巴克在去年的首轮涨价便是伴随着员工涨薪的消息。
彼时,业内观点认为,在市场规模与行业整体发展速度都要优于奶茶市场的情况下,咖啡市场不太可能因为涨价而丢失市场份额。
不过,进入2022年后,商家们的主题词变成了——降价。瑞幸、Tims、代数学家等咖啡品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打折方式。此前一直走涨价路线的行业霸主星巴克也架不住同行的价格战,加入了优惠潮。
此前,瑞幸凭借一己之力拉下咖啡的单价,将整个咖啡市场搅得翻天覆地,不少人一度将瑞幸咖啡作为星巴克的平替。然而,蜜雪冰城横空出世,打造出了旗下全资咖啡品牌“幸运咖”,直接将价格底线又往下划了好几个档次,将“符合中国人的口感+不需要决策的低价”的打法贯彻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这条业务线2017年就已经推出,不过在刚成立时反响平平,没找准平价定位,扩店节奏混乱,产品价格甚至一度涨到过18元,门店数量徘徊在20家左右,瓶颈难破。转机出现在2020年,时任蜜雪冰城总经理的张红甫亲自给幸运咖大刀阔斧地改革,坚持低价策略,改变门店风格,才算把幸运咖带上正道。
对此,一业内人士表示,高端消费品没有了大基数的中产阶层消费力的支撑,各类数据出现了全面的下滑。当然,除了中产们囊中羞涩之外,这也非常直接地展示出了一个问题:仅靠高净值人群的消费能力,对于整个消费市场的贡献非常微薄,支撑不起消费品行业的繁荣。另外,低线市场的咖啡消费潜力,也有可能被高估了。毕竟和一二线城市的打工人相比,低线城市的消费者中,早上需要喝一杯咖啡提神的人没有那么多。
低价,似乎仍是包括咖啡在内的限制饮料行业难以逃脱的宿命。
行业变局下,价格内卷是出路吗?我国的咖啡市场,仍是一块有着万亿规模的“大蛋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同时,中国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以27.2%的增长率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总体呈扩大趋势发展。
根据美团餐饮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5月,中国内地已经有11.73万家咖啡门店。2021年,我国新增咖啡相关企业2.59万家,同比增长12.5%。
然而,进入2022年下半年后,咖啡行业却开始面临“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是行业巨头面临市场“寒气”:2022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营收为7.7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6%,门店销售额下降了16%;此外,加拿大国民咖啡Tims咖啡,押宝中国咖啡市场的火热,中国业务板块“Tims 中国”登陆纳斯达克后,资本市场的态度却很平淡。
另一方面,咖啡创业者的热情不减,蜜雪冰城、茶颜悦色,跨界而来的李宁等纷纷而至;甚至连嗅觉灵敏的微商,都开始创造咖啡品牌,在短视频平台引流招加盟商。然而,不少创业者们却游走在亏损和闭店的边缘。根据餐宝典数据显示,11.5%的咖啡店活不过3个月,《闲鱼2021创业避雷指南》中,咖啡店创业失败率位列第二。
与此同时,国内咖啡市场中许多新力量正在悄悄崛起,以四、五元,甚至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先是有蜜雪冰城推出平价咖啡子品牌“幸运咖”,一杯现磨美式咖啡只需5元钱,并已在全国内开出超500家门店,后有“干咖人”、“打工人咖啡”、 “Cubic Coffee 三立方咖啡”等小众低价咖啡品牌出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最低的一杯美式咖啡只需要四、五元钱。
不仅是“第三梯队”的平价咖啡从低价、折扣中找到了开拓市场的方法,就连“第二梯队”的腰部品牌也尝到了低价咖啡的“甜头”。
2022年4月,瑞幸咖啡就利用低价做事件营销,其线上店铺出现超低价,瑞幸椰云+厚乳只要4.5元,双杯生椰拿铁只要4元。虽然推行最后以内部运营失误为由停止,但该轮低价营销的成效却很成功。这也让咖啡品牌们进一步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能省下成本,低价也有利润。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咖啡新势力目前主打的牌,几乎都是低价、标准化,高度同质化的内卷下,品牌方所讲的故事也多是用规模换效益,以及品牌初创的政策钜惠。这导致,无论是品牌方,还是加盟方,盈利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下滑。在越来越多的差异化打法下,咖啡,逐渐沦为一个辛苦的行业。
事实上,面对咖啡行业的虚火,资本也开始持观望态度。2021年,咖啡行业共有28笔投资,融资金额高达50.76亿元。2022年上半年,咖啡赛道融资笔数虽然仍有14笔,但融资金额仅为18.03亿元。投资总额的大幅下滑,或预示着咖啡行业正在“退烧”。
尽管咖啡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咖啡生意却切切实实的“不好做”,尤其在快速内卷化下,同质化竞争日盛,价格战趋势日烈,这对企业的精细化运营水平、持续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盈利难的问题或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