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买新能源车“送牌照”的时代,即将过去?
【资料图】
近日“新能源车绿牌或在两年内取消”的话题,登上热搜。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媒体透露称,乘联会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
崔东树表示,之所以提出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主要是考虑路权的统一,公平对待燃油车、新能源车。有汽车行业人士分析道,在蓝牌、绿牌合并之后,限行、限号城市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或不再享受免摇号待遇。
更有网友担忧:取消绿牌之后——新能源车难免会加入城市尾号限行的大军中,大量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红利”——诸如免购置税、停车优惠等都会相应取消,并拉低了新能源车的用车体验。
只不过,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蓝牌、绿牌合并更像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消息:短期内或提振新能源车销量,但取消绿牌之后,新能源车将失去与燃油车竞争的最大“筹码” 。
对此,行业又是否有应对手段?
短期效应,销量迎来“小爆发”“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新能源车企都能松一口气了。”
聊及蓝牌、绿牌或将合并的消息,在一家自主新能源车企从事市场调研工作的吴冰(化名)表示,随着新能源车“特权”收紧信息的传出,新能源车或将迎来新一轮的销量上涨。
此前,行业每每传出类似的收紧信息,也总是能引发一轮新能源车的抢购热潮,而绿牌可能取消自然也是如此。只是,这或许将是新能源车能够赶上的最后一波红利。
2022年起,新能源车补贴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退坡30%,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高达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
无独有偶,2023年1月1日,新能源车补贴正式结束,然而2022年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销量,高达64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长6.5%。
“最近几年新能源车销量上涨、需求前置,都是购车福利收紧所导致的。”吴冰强调说,尽管乘联会放出消息,蓝牌、绿牌有望在两年内合并,但并没有给出确切时间,两年内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难免担忧细则随时出台。
因此,新一轮的新能源车购车需求前置或将很快到来。尤其限行、限号城市的消费者,会赶在相关细则出台之前,抓住“买新能源车送绿牌”的尾巴,尽快购买新车。
毕竟,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行业,也正亟待着一轮新购车红利的“打救”,“乘联会放出蓝绿牌或将合并的消息,是今年2月。为什么现在直到现在3月,才有大量媒体报道,舆论才开始发酵?多少是同行‘努力’的结果。 ”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表现低迷。由于需求前置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销量也欠佳。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3.9万辆,同比增长61% 。
同比增长如此高,为何还说新能源车销量欠佳呢?吴冰解释说,一般而言,春节所在月份新车销量较低是正常的。然而,今年春节在1月,2022年春节是在2月份。因此,不能简单拿同比增长数据,分析行业的表现。
“拿今年2月的数据,类比2022年春节后的3月的数据,才比较科学。”她说,去年3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44.5万辆。算上今年2月少了3个销售日的影响,只能说销量与去年3月持平。
然而,这一切,还是新能源车企相继下调产品售价的结果。车企“踩踏式”的降价潮,让不少消费者开始持币观望,都害怕成为被收割的韭菜。由此可见,很多降价都卖不太动的新能源车型,亟需一个让潜在客户尽快买单的理由。
蓝牌、绿牌合并的传闻被热议,或许就是这个理由。吴冰表示,如果没有蓝绿牌合并的传闻,未来几个月时间,新能源车零售销量或许会特别难看。
实际上,一轮销量小爆发之后,一个真正的难题将会困扰整个行业。
长期影响,没了红利销量“失速”“说新能源车行业是依靠红利养大的,一点都不过分。”
尽管蓝牌、绿牌合并的传闻,短期内可能促进新能源车销量上扬,但汽车媒体人韩旭(化名)表示,一旦新能源车没了免摇号上牌等一系列福利,销量有可能会一落千丈。
“一线城市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最主要的原因,是新能源车不需要摇号。”至于在不限行、不限号的三线城市,由于新能源车免购置税,停车费也有折扣,所以也吸引了不少小镇消费者购买。
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徘徊在30%之间。换句话说,国内每卖出3台新车就有1台是新能源车。成绩之所以如此优异,都要归功于新能源车所享有的扶持“红利” 。
可一旦蓝牌、绿牌合并,新能源车失去扶持“红利”,用车体验大打折扣,几乎无法和传统燃油车竞争。韩旭说,当下,由于新能源充电资源分布不均衡,新能源车主出行仍有较大的续航焦虑。
“传统燃油车几分钟就能加满油,一箱油能跑个五六百公里,轻轻松松。”反观新能源车,即便顺利找到充电桩,30分钟只能充80%的电,跑三百公里,又要找充电桩。每逢长假,新能源车主充电难引发的热搜,更是从未缺席。
而经过好几年的发展,尽管有部分新能源车标称续航,已突破700公里,可一旦跑高速、或者冬季低温下用车,实际续航大打折扣,毫无用车体验可言,“尤其是北方的消费者,要不是送牌,大都不会买电动车。 ”
除此之外,韩旭还表示,新能源车用车成本低的“神话”,近年来也逐渐被高昂的保险费用所打破。可以说,平摊保险费用之后,目前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几乎与传统燃油车无异。
如果说,新能源车补贴结束,新能源车销量还有限行、限号城市免摇号上牌的权益兜底。那一旦蓝绿牌合并,新能源车有可能连最后兜底的“底牌”都没有了,届时将会有大量潜在消费者,转而购买传统的燃油车。
韩旭称,上海买插混、增程车不再送绿牌所导致的销量断崖式下跌,或许是最好的例子。即便插混车型没有续航焦虑,但略高的价格,以及多一套电驱动系统有可能导致更高故障率,还是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从“智电汽车”整理的销量数据看,今年1月,上海插混、增程式车的销量,分别为791、261辆,相比去年12月分别下降了96.24%和95.16%,“失速”明显。
不难看出,一旦蓝牌绿牌合并成为现实,新能源车将失去最大的、也是仅剩不多可以与燃油车竞争的优势,销量或与上海的插混、增程汽车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大滑坡。
留给行业“改写结局”的窗口期,似乎也很有限。
“断奶”破局,何时媲美燃油车?“除非在两年内,新能源用车体验赶上燃油车,才有可能改写销量颓势。”
在汽车行业观察者徐琳(化名)看来——若要避免蓝牌、绿牌合并,新能源车不再享受“特权”之后带来的销量断崖式下跌,只能在两年内,让如续航、补能效率等“指标”赶上燃油车。
“或者全面停产燃油车,不然消费者会用脚投票,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徐琳坦言,经过几年的发展,新能源车续航越来越长,但车主的续航焦虑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充分地解决。
目前,纯电动汽车标称续航已经突破了700公里。然而,实际用车过程中,考虑高速、低温、使用空调等因素,续航打个七八折,大概也就是五六百公里,“但目前,除了高端车型,大部分电动车的标称续航,只有三四百公里。”
徐琳表示,即便标称700公里续航的纯电动车,也已经达到了行业的续航“瓶颈”。这里面有几点原因:
并不是说续航历程无法继续增加,而是考虑成本、自重等因素,700公里已是行业续航极限。除非有新的动力电池技术诞生,在降低车辆的自重、成本同时,能够携带更多电量。不然,解决续航焦虑问题,就只能从充电的效率找突破口。更何况目前国内的充电桩数量,依旧存在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况,也就是分布并不合理也不均匀。“住宅区无法普及慢充,随车附赠充电桩安装遇阻,车主都跑快充桩充电,城市建再多的快充桩都不够。至于几分钟充满的超充桩,受限于成本与电容量,很难在两年时间内快速普及。”
徐琳坦言,以往,新能源充电设施的普及建设,大都依赖电网“国家队”或部分民营企业。今后,若没有“买车送绿牌”的福利兜底销量,以后改善车主充电体验的压力,将会给到车企。
新能源车企想要多卖新车,就得想方设法解决车主续航、充电焦虑问题,不能再局限于建几个示范性换电站、超充站做样子,否则很难在没有任何“权益”的情况下,打动消费者。
“至于北方市场,要是没了绿牌,新能源车企想要卖车,阻力还会更大。”她强调,北方冬季低温,若要减少冬季低温对于新能源车续航的影响,车辆最好停放在较暖和的地库内,但这并不现实。
因此,需要从电池技术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采用钠离子一类,耐低温性较好的材料制造电池。但就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看,钠离子动力电池距离全面普及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除了徐琳以外,有好几位汽车行业人士都表示,在蓝绿牌合并的两年“窗口期”内,快速改善新能源车诸多痛点,想要达到用车体验“媲美”传统燃油车,销售价格还不能太贵,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结束语在“政策福利”的扶持下,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始终安于现状,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上进展缓慢,更多品牌只着眼于配置的堆叠。换句话说,新能源车行业还没有准备好全面“断奶”。
不难发现,一旦蓝牌绿牌合并,新能源车失去了最大的竞争力,销量免不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直至有新的、足以改善新能源车用车痛点的技术诞生,新能源汽车行业才能迎来重大突破。(本文首发APP)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