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资料图片)
纵观历史,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是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会编织一张新基础设施“网络”。比如,蒸汽时代的“铁路网”,电气时代的“电网”。数字经济,一个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时代已经来临,正在加速编织的,是一张“算力网络”。
中国移动是“算力网络”的主要提出者之一。中国移动认为,算力网络与5G,再加上智慧中台,协同构成“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基建,共筑数字产业化新生态。
2023年6月28日,在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发表题为《把握科技创新浪潮共谱融合发展新篇》的主旨演讲。
具备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才有可能跨越周期。杨杰董事长在演讲中给出战略判断:推动“三个融合”,力争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快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融合,即是要“推动连接、算力、能力服务融合。”
算力网络,是服务于用户的“算力网络”。对于用户来说,要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应用、服务,能感受到、受益到、享受到算力等带来的红利。
再具体一些,可以是一个app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上的一个智能的人机接口;也可以是一个硬件,比如云高清、云电脑、云手机等云终端。
一、算力,对终端的整体变革
对数据的隐私性和时效性,已成为用户的普遍追求。这时,作为数据源头,终端发挥了就近计算作用。而云技术,通过统一的标准,已经具备实现任何终端可提供和云边一致的功能和体验。
现在大热的AI大模型,更是带给终端新变化和新机遇。
2023年6月29日,以“繁星璀璨,智算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移动云算终端产业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国移动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手机、电脑等终端的算、存、运力迅速增强,终端已具备承载AI大模型的条件; 再加上终端生成并存储了大量的个人和家庭数据,私有化AI模型是“大模型时代”的新需求。
AI大模型在2023年迅速轻量化,可运行在电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上。
为更好支撑云算业务发展,“端侧算力网络”应运而生。
这次论坛同时给出了端侧算力网络的定义:
整合海量的用户侧终端设备(包括个人终端、家庭 终端等)以及端侧集中部署的设备(包括小区入口设备、边缘节点等)的 算力,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终端算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调度,并通过与 边缘计算、云计算的充分协同,为用户按需提供高质量的计算服务。
端侧算力网络,是中国移动算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三年,中国移动端侧算力网络技术及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二、云算产品,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会上,中国移动首次全面阐释“3+2+1”云算业务产品体系和算力套餐,发布端侧算力网络产品体系。
来具体看看“3+2+1”:
“3”是打造云手机、云电脑、移动云高清三款瘦终端产品。
“2”是打造旺铺算力主机、家庭算力主机两类胖终端。
“1”是实现算力纳管调度和支撑业务运营的统一底座。
新产品,总得有新要素。否则竞争力就不够。这个新要素从哪来呢?
比较常见的,是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新要素,去提升用户感知用户体验,或者改变成本结构。
更厉害的,是用整个社会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新要素,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
用户用起来,还是那个产品、那个服务,但背后的商业运作规律,已经成为了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拿终端行业来举例,比如诺基亚和iPhone。诺基亚早早做起来智能手机,性能体验都很好。但是,诺基亚对手机的定义是通信产品,iPhone对手机的定义,则在开启移动互联网。
看上去是一样的产品,但背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业形态。
正如今天中国移动发布,有算力加持的云算终端。
中国移动宣布将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云终端产品体系,推动用户规模突破四千万,实现业界首个端侧算力网络自主原创技术及产品体系商业落地,
三、新产业联盟,需要新玩家入场
依托“算力终端产业联盟”,中国移动“繁星计划”和“霄云行动”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启动。其中:
“繁星计划”面向算力终端吸纳合作伙伴,推动终端品类丰富和算力应用发展。
“霄云行动”面向云电脑凝聚产业合力,推动产品成熟、保证精品体验、实现规模突破。
最终将达到算力终端百款、云电脑百万、算力应用百款、生态合作伙伴百家的发展目标。
80年代,行业内有个说法,大概的意思是:向IBM业已占据的领先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是没有希望成功的。
当然我们知道,苹果电脑诞生了,联想买了IBM的笔记本电脑。
为什么极其优秀的公司,不能基业长青?读管理的书,大概会说是管理出问题。
写《创新者的窘境》的克里斯坦森的说法,却是,良好的管理恰恰是他们未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前不久读《芯片简史》,作者汪波老师拿贝尔实验室举了个例子, 说芯片的发展史就是不断被颠覆不断创新不断叛逆。那个手握大量芯片相关核心技术的贝尔实验室,靠着领导层的丰富"经验",与"缜密"思考,错失了这一重大发明。而这在历史上不是最后一次。
传统企业,在它传统的产业生态里依然可以生存,但在新的产业生态里,有可能就会边缘化了。
对照现有终端厂家,云算终端意味着:替代现有的端,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和获益。那么,或是自我革命,或是管理多条产品线。无论哪一点,都是有难度的。
创新是对主流的偏离,对现有规则的破坏。“算力终端产业联盟”,需要新的玩家出现。
云算终端,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四、用户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云算终端的商业模式上,关键是用户要买单。
上善若水。产品开发与使用,有点象一条河的流动 。新产品,是开一条新河,把原来河里的水引到自己的河里去。如果用户没有更换的动力,商业模式是运转不开的。
如何让用户接受云算终端?差不多的用户体验,把价格拉下来,是不是就可以?
俞军,做过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重要产品。俞总认为,要撬动一个用户,依靠的工具是用户价值(请注意:产品大神没有说产品,而说的是创造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 = ( 新体验 - 旧体验 ) - 迁移成本。
套用到云算终端上。如果:
传统终端的使用体验是90分,价格体验50分,两项相乘,带给用户的旧体验算45分。
云算终端用户使用体验70分,价格体验90分,两项相乘,运算终端带给用户的新体验算63分。
63-45,看起来,云算终端提升了40%的用户价值。用户是可能换过来的。可是,我们别忘了用户迁移是有成本的。
用户的迁移成本,大概包括品牌认知、购买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甚至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是不是能方便得到及时帮助等。
我们估且认为终端的用户体验是成熟的,估算用户的迁移成本为20分。
这么一算:
用户价值=云算终端新体验63分-传统终端旧体验45分-用户迁移成本20分=-2分。
对于云算产品来说,如果只因为有一定优势的,就觉得就能大卖,估计是会得到教训的。
中国移动要在哪里发力呢?
首先,当然是带动产业一起丰富算力终端。
接着,要在整合能力,提高性价比上下功夫。整体而言,“端网云合一”的总体性价比,要远远高于“端+网”。在整体设计上,成熟的关键在稳定的网、廉价的端、高性价比的云。在此基础上,推出“算力连接+算力能力+算力应用”一体化的算力套餐,支持用户根据自身算力需要,灵活配置、自由组合。
最后,尽可能降低用户迁移成本。当然,中国移动自有其优势,比如品牌认知成本几乎为零;泛全联盟体系渠道畅通,用户十分方便获取;再以中国移动的体量优势,优化用户体验。
共谋云算新发展,共创云算新生态。
关键词: